□本报记者 刘志婷
为规范和保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打通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引导企业规范劳动用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连日来,市总工会联合法院、人社局赴企业开展“点对点”用工法律体检服务。
走访过程中,市总工会、法院、人社局从企业招聘、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员工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把脉问诊”,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同时,根据走访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员工权益保障、事故赔偿资金占用、商业秘密保护等具体问题,开出“法律体检”处方,进一步保障职工权益,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我们企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次用工法律体检真是一场及时雨,帮助我们避免了很多可能产生的劳资纠纷。”受访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工法律体检的目的并不是针对不规范用工现象的处罚惩戒,而是及时对企业的用工管理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开展综合评估,发现企业用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用工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仅不会作为不利证据使用,走访部门还会根据评估情况出具体检报告,开具用工“处方”,提出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可行性建议,帮助企业增强用工纠纷态势把握与早期预防的能力,协助企业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实现事后纠偏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企业用工法律体检活动的开展,也是推动企业劳动用工合规的重要路径。为了方便企业进行自我体检,市总工会、法院、人社局共同制定了贴近企业实际的《用工风险法律提示书》和《用工法律体检自查表》。《用工风险法律提示书》为基础性表格,是企业开展自我体检的主要依据。该表格由用工风险防范提示和用工风险防范法律索引两部分组成。用工风险防范提示以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为时间脉络,在每一阶段分别列明了常见的用工风险点,同时使用“字母+数字”的方式设置风险点代码,如企业对某一风险点内容有疑问或想深入了解与此风险点相关的法律规范,可以通过该风险点代码在用工风险防范法律索引中快速查找和阅读。企业可以在《用工法律体检自查表》中填写相应风险点代码,并载明与此风险点相关的具体情况,为企业实施针对性的用工风险防范措施做好前期准备。如用人单位存在《用工风险法律提示书》所载事项之外的用工法律困惑,还可在《用工法律体检自查表》上予以具体阐述,将《用工法律体检自查表》的排查结果向市总工会、法院或人社局反馈,申请“点对点”用工法律体检服务。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继续开展“法律体检”活动,将此项工作长期化、常态化,切实解决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问题,力争将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推动我市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用工氛围,实现职工与企业同发展、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