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济麟
当我走进坐落在太仓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恩钿月季公园,听见了月季花在微风中细细碎碎的低语。
恩钿月季公园,精致而典雅,在六月的阳光下,一片迷人的绿中,星星点点,开着团团簇簇的花朵,姹紫嫣红,生机勃勃。走近细看,月季花色五彩缤纷:有高贵的深红、明亮的大红、清新的浅红、诱人的粉红,还有黄色、橙色、白色和蓝色等等;还有一种梦幻般的颜色,叫复色,花色红白相间,由深入浅,层次丰富。俯下身,可以闻见月季花浓郁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恩钿月季公园是因蒋恩钿而建。公园入门即可看见一幢雅致的红瓦建筑,建筑的横匾书:月季夫人蒋恩钿纪念馆。在这里,我不仅认识了蒋恩钿其人,更为她的事业和精神所感动。
蒋恩钿1908年出生于太仓,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与钱钟书、曹禺等为同窗好友。新中国成立后,正在美国考察学习的蒋恩钿夫妇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回到了祖国。在北京,蒋恩钿因接受了爱国华侨吴贲熙400多株月季而与月季结下不解之缘。吴贲熙一生喜爱月季,因病逝世的他临终前提出,希望有人接受他的月季,并要求接受者把月季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于是蒋恩钿就成了月季的“护花使者”,成了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月季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北宋宰相韩琦曾赞道:“何以此花荣艳足,四时长放浅深红。”与他同时代的苏东坡也写道:“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则赞道:“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而宋代诗词大家杨万里对月季的评价尤其全面:“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腊前月季》)。这些诗句充分表现了月季高贵典雅及花期长、花香浓的特点。富有文学修养和生活情趣的蒋恩钿爱花,尤爱月季,她欣然接受了吴贲熙的遗赠,把吴贲熙的月季移栽到自己家中,后搬家到天津时又将它们移栽到天津。她精心培育着这些月季,钻研栽培技术,通读了吴贲熙留下的月季栽种书刊,虚心向人请教,成了月季栽培的高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她不满足于个人独享月季的美丽,还将它推而广之给更多的人欣赏。1959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先生邀请蒋恩钿在新建中的人民大会堂前建一个月季园,蒋恩钿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把自家园中培植的月季悉数捐赠移栽到人民大会堂。国庆前夕,人民大会堂月季园的花朵在国庆前竞相绽放,为人民大会堂增添了喜庆的色彩。接着,蒋恩钿应邀出任北京园林局顾问,花了七年的时间,为天坛公园培育了三千多个品种的月季。1963年5月中旬,天坛公园迎来了第一个月季花季,美丽的月季把北京装点得更加娇美,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来天坛公园赏花,陈毅亲切地把蒋恩钿称作“月季夫人”。
在恩钿月季公园,我还听说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爱心”传递故事,那就是月季公园如何落户太仓的故事:月季在太仓因深受老百姓喜爱而广为栽种,于是 2002年太仓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决定,将月季花命名为太仓的市花。一位人大的领导出于对家乡的挚爱,几次提案呼吁:在城市绿化中多种月季花,以培养市民的认同感。有一天,该领导偶然在报上读到一篇介绍月季夫人蒋恩钿事迹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从报道中了解到蒋恩钿是太仓人,便将此信息传达给了农委的有关同志,引起了农委的高度重视。一位资深媒体人听说这一事情后,立即向北京天坛公园求证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北京天坛公园又将来自蒋恩钿家乡的关注及时告知了蒋恩钿在国外的儿子陈棣,于是就有了蒋恩钿之子陈棣的家乡行;有了陈棣的牵线以及世界月季联合会及国外月季界有关人士与太仓的交往;有了太仓农委为纪念和发扬蒋恩钿的月季事业在太仓建月季公园的大胆设想;有了恩钿月季公园的隆重奠基;有了世界月季联合会将屡获大奖的“梅昂2003”月季命名为“恩钿女士”的佳话;有了一株株来自法国、英国、日本的“洋月季”来到太仓落户;有了更多的旅游者来到太仓,来到月季公园,欣赏月季美丽的万种风情。
在六月的阳光中,在微风的摇曳中,我仿佛听到了月季花的低语。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根须和枝叶,关于家乡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