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朋)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我市聚焦服务需求,拓展送法渠道,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暖心”定制的法律服务。
聚焦重点人群,普法送法“点对点”。沙溪、璜泾、城厢等司法所,立足职能优势,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志愿者的作用,在各辖区建筑工地和农村自建房工地及相关企业,设置主题普法、反诈宣传、人民调解、工会服务等“窗口”,宣传《法律援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注册体验“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
开展法治体检,督促规范“面对面”。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江苏周瑞昌律师事务所的杨婧、李玉龙律师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同时,全面梳理排查企业可能涉及的劳动关系、经营合规等方面问题,助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环境。
创新普法形式,智慧司法“心连心”。城厢司法所带着无人律所、智慧机器人、公证自助一体机三个“微型”智慧司法设备,前往工地大院,通过现场展示讲解、场景还原等方式,让农民工知晓只要扫一扫身份证、扫一扫微信即可获得律师“面对面”视频咨询,即时解决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