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拴明
不久前,“大美民间·苏作百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我市工艺美术大师、麦秸画艺术创始人史仁杰的作品入选,同时,他本人也入选了“100年来江苏百名工艺美术大师”。
“我制作的《富春山居图》,尺寸是40厘米×600厘米,目前已经完成。”日前,在市区某小区,记者采访了史仁杰老先生。老先生虽已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铄,目前正在制作一件麦秸画“大作品”——《苏州水城图》,作品规格为40厘米×1200厘米,是他艺术生涯的压轴之作。据了解,这件作品工程量浩大,非常耗费精力,已经完成过半。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家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史仁杰,同时还是享誉中外的麦秸画艺术创始人,他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制作麦秸画上。
“我上初中的时候,农忙时节要去地里捡拾麦穗。看到阳光下金灿灿的麦秆,让我产生了灵感,能不能用麦秸杆作画?”记者和老先生交谈的时候,他说,麦秸有一种特殊的金属光泽,是其它材料所不具备的。这种光泽具有折光效果,从不同角度看,它有不同的走向。所以他觉得,如果能将麦秸秆做成画,不失为一种创新。
此后,史仁杰便一发不可收拾。史仁杰麦秸画自问世以来,先后在市、省、全国和国际获得各种荣誉,许多作品被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爱好者争相求购。其中,《金鱼乐游》《莲花观音》等代表作被江苏省工艺美术馆收藏,史仁杰也被誉为“中国麦秸画创作第一人”。
记者在史仁杰文艺工作室看到了这样一幅麦秸画:紫红色的背景下,上万根金光灿灿的麦秸丝把“莲花观音”的神韵勾勒得活灵活现,精湛细腻的“浮雕”手法把观音的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连观音衣服的皱褶也显得动感十足……这实在让人惊讶,想不到极其普通的麦秸,竟能做出如此特殊的艺术品。此外,记者得知,像《南园秋色》《墨妙书馨》等极具太仓地方特色的麦秸画作品也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些作品构图精湛、画面精美,仿佛让人回到了江南故乡。
麦秸画是美术园地里的新生事物。史仁杰把自己的艺术生涯分为3个阶段:一是发现期,发现麦秸可以作画,他便一头扎进去,自己摸索学习,由易及难;二是发展期,工作调到洛阳后,他积极推出新作品,在当地展出后引起轰动;三是成熟期,1985年回到太仓后,他的麦秸画技艺越来越精湛,从花鸟虫鱼到建筑人物,作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精品佳作颇多。
史仁杰的麦秸画作品,佛像人物端庄安详,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翎毛虫鱼生动传神,花卉仕女婀娜多姿……真可谓“华而不媚,素而脱俗,画中有诗,画中有情”。
记者了解到,早年,史仁杰就收了徒弟,如今他年龄渐增,更是一心想着要把麦秸画工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