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要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德创新融合高位推进

  □本报记者   戴周华

  舍弗勒等优势设备制造商进驻,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云端”支持,“双元制”学生上手“智能控制”教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正在建设。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将在这里获得整体解决方案。

  开展智造创新,是我市推进中德创新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2016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中,鼓励太仓开展创新合作,先行先试。“十三五”期间,围绕“共塑创新”,我市踩准节拍,做大德资规模,推动在太德企创新研发、转型升级,太仓高频参加国家层面对德交流互动,形成中德融合创新高位发展格局。

  ■5年增百家德企,德资规模持续做大

  今年初,博泽驱动系统入驻太仓,最近,赛斯流体技术设备落户高新区,德资企业落户热情丝毫没受疫情影响。

  开展合作20多年,我市明白,太仓对德合作的基础优势来自众多德企的集聚。“十二五”末,我市德企数量240多家,已经处于比较集中的“高原”。5年来,我市持续努力,朝着打造德企在华发展“高峰”地带努力,目前已有德企350家之多。

  “这几年来,我们每年引进20个左右德资项目,其中不少是具有行业领军地位的项目。”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重量级项目比比皆是。德国中心来到太仓,带来德国服务性项目大批入驻,也为太仓导入了更多优质企业,德国博世在华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正式在太开业,著名车床制造商因代克斯落户太仓,汽车焊接装备制造领域领先企业德珂斯厂房建设完成,经过全方位考察,真空装备系统解决商施迈茨也把“家”安到太仓。

  很多先期落户太仓的德企,这几年来增资扩产力度也很大,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慕贝尔、通快等近5年来都有扩建项目实施。

  记者获悉,5年前,在太德企总投资额超3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约300亿元。当前,这两个数字已经攀升至50亿美元、500亿元。

  ■注重产业升级,德企与太仓同频共振

  今年9月,德国通快集团与我市高新区签约,将通快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同时决定将通快核心激光发生器、高频发生器等核心产品本地化生产。

  以往,德企本部的前沿科研、核心技术不轻易向中国转移,如今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太仓优质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德企实现中国基地与德国总部无差别生产,甚至在一些领域,中国工厂发展快于德国。比如主攻汽车线束的德企欧托凯勃公司,太仓公司成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重点;众多德国企业在太仓试点建设智能工厂,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呼唤高端产业,依靠强有力创新。5年来,德企立足太仓、深耕中国,转型发展路径清晰而坚定。高端装备企业智能化发展成效卓著。通快公司推出了智能钣金工厂样板;舍弗勒特殊装备部迈向市场。众多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发展,有的结合我市发展航空产业的契机,从“地面”向“空天”切换跑道,拓展产品线。卓能公司为高铁项目制造牵引和制动系统。舍弗勒打造新基地,主要生产高端航空轴承及新能源汽车部件。

  我市也积极为中德创新合作搭建平台。太仓中德创新园-先进制造园、航空产业园先后建成投用。去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太仓市人民政府、德国创业协会、(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城厢
   第06版:创新
   第07版:酒坊·资讯
   第08版:收藏
深化南北共建合作
对德创新融合高位推进
打造美丽生态河湖样板
造船忙
城厢:勇当创建主力 增强民生幸福
太仓日报要闻01对德创新融合高位推进 2020-12-10 2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