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塔东小筑韵味长

  

  

  

  □凌鼎年

  

  几位文友在天工草堂小聚,席间书法家陆诚说起璜泾有一幢清代古建筑,是书法家包俊宜的祖居,修葺后,布置得古色古香,有文化韵味。

  包俊宜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我在撰写《太仓近当代名人》一书时写到过他。我去贵州黔南州讲课,在贵阳逗留时,还和他见过面。我对这个古建筑发生了兴趣,说:那去看看!

  第二天,书画家吴骏开车,我与胞弟凌微年、好友顾肖峰、书法家陆诚一行五人直奔璜泾而去。

  璜泾是太仓的一个古镇,相传宋代时,因金兵来犯,皇室南逃,途中妃子因颠簸、惊吓而生病,无法再走,皇上无奈,命一将军带一队卫士留下,保护妃子与小皇子。后来,妃子死在璜泾,葬在璜泾,赵皇室的后裔也就在璜泾落地生根,繁衍成镇,至今还有赵家坟等地名,六十年代平坟时还挖到过宋代官窑瓷器。

  在离璜泾西塔一箭之遥的老街,古建筑的主人邹广明已在街口等候,引我们前往。门口有“塔东小筑”木匾,看来主人蛮低调的,意为在西塔之东有一幢小小的古民居。

  一看这建筑的格式,估摸着是清中期的老房子,应该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不是豪宅,当年的普通民居而已。据说,是邹广明父亲1983年时花一万元买下的。印象中,八十年代初的一万元算巨款了。主人回忆,买下时有三进14间房,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17年,邹广明父母过世,兄弟分家,邹广明分到一旧厅与一块场地。他偏爱古代文化,201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花了大价钱,请懂古建筑维修的泥水匠、木匠,对大厅与厢房进行维修,做到修旧如旧。置身于此,仿佛踏入百年前的场景,感受祖先的日常起居。

  进门有个小天井,地上铺着人字形青砖,人走在上面,寓意“人上人”,讨个好口彩。天井正中有一块厚实的方形青石,放着一只硕大的青花瓷缸,绘着《清明上河图》,种着碧绿鲜嫩的金钱草。金钱草既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观赏草,也是一味中药,主人品位不低。

  天井两侧是厢房,东厢房住人,西厢房则陈列着主人的部分收藏品,如算盘、红木大秤,以及旧时家用老物件。老物件默然无语,每一件似乎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

  客厅清水方砖铺地,干燥而洁净,接地气,蕴古意,看着舒服,踩着踏实,住着安心。客厅的上方一块匾额,篆书体“广慧居”三字系陆游30世孙陆诚题写。匾额下是《岁寒三友图》与一副对联,上联为“品格自超梅以上”,下联为“交游只在竹之间”,那种超脱,那份高洁,跃然纸上。左侧墙壁挂着真行草隶四幅书法条屏,也是陆诚手笔,右侧墙壁春夏秋冬四条屏系吴骏所绘。客厅的长案、八仙桌、太师椅、花几、春凳、方凳等都是从苏州、上海、安徽等旧货市场淘来的,有清末的,也有民国的,都是不易见的老货。陈旧而不失高贵,沧桑而透出古雅,有烟火气,有地气。

  客厅有隔板,这隔板有讲究。旧时官宦人家,或大户人家,冬天在隔板南面会客,暖和;夏天在隔板北面会客,阴凉。或者,男主人在隔板前,女眷在隔板后,以示男女有别,属封建礼仪。

  我在隔板后面看到一幅放大的清代璜泾地图,可以在上面找到古镇早已湮没的老地名,如弥陀寺、西塔庙、猛将堂、关王庙、关帝庙、祖师堂、岳庙、观音堂,与灯笼桥、番化桥、西浮桥、八字桥、关王桥、环洞桥、大石桥、小石桥、木行桥、开元桥,还有义庄、玄武池、石碑坊、戏台楼、赵家坟等,标注得一清二楚。大部分古迹已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荡然无存了,那些小地名或许尚有孑遗,或许存在于老辈人的记忆中,以及文史学者的文史集、考证文章中。伫立于此,感叹韶光易老,岁月难留,是可惜,是叹息,是欣慰,是憧憬,或许兼而有之,一时五味杂陈。

  客厅里还有一幅两尺有余的老式木竖屏,中间是《重建塔东小筑序》,短小精悍,典雅隽永,文风老辣,落款是娄山老人。一问原来是出自喜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太仓古稀老人——杨育娄之手。

  客厅后面的空地原来应该有房子,现在成了一个小花园。青砖小径,花街铺地,几垄菜地,周植鲜花。墙角垒石为花台,凌霄花援墙而攀,独自怒放。主人独具慧眼,凿土为池,清淤复井,有水则活,有井则灵,小池古井,相映成趣。

  右侧依墙建了一座亭子,飞檐翘角,别有韵味,汉简体题“知恩亭”,意思要后代懂得感恩。左侧依墙建了长廊,漏窗雅致,长廊里放置着主人在乡间觅来的石础、石墩、石板等石构件。长廊外侧的半槛方砖上,放着一盆盆吊兰、仙人球等。

  后院里的一棵柿子树,果实挂满枝头,是太仓少见的硬柿品种,吃口鲜美甘甜。一丛芭蕉长得高高大大,郁郁葱葱,挺拔而苍翠,使院子生机勃勃,平添几分诗情画意。

  两只鹧鸪停留在斑驳的围墙上,卿卿我我,窃窃私语,也许觊觎着那熟透了的柿子,也许喜欢上了这幽静的环境。

  后墙有造型别致的瓶型后门,上有砖雕“明苑”匾额,下有青石门枕石,出此门不远即是河边,也算别有洞天。

  整个院落也就600多平方米,不算大,但小巧精致,布局得体,颇具匠心。

  若许古朴,若许沧桑,这是一个使人心静、使人留恋的地方。偷得浮生半日闲,宜三两好友,四五同道,海阔天空,清谈闲聊。雨天氛围最佳,春雨飘飘洒洒,品润物无声,观含苞欲放;秋雨淅淅沥沥,赏硕果累累,感秋凉渐至。

  这里,与高楼大厦,与车水马龙,与灯红酒绿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不同的世界。置身于此,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流连其中,物我两忘,俗虑顿消。

  邹广明不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也不是挥金如土的富豪,只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偏爱而有执念的小镇居民,心甘情愿把积蓄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上,为子孙、为小镇留一份文化遗产,但愿这样的太仓人多些,再多些。

  如果能请大书法家包俊宜先生挥笔题写,陈列其中,必增色生辉。加之对街有近200年的古黄杨,以及两株树形美观的百年银杏,再与西塔连成一体,会成为璜泾值得一看一游的人文景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时事
   第03版:周刊·小记者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塔东小筑韵味长
写在大寒之前(外二首)
弇山园赏菊
建房往事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塔东小筑韵味长 2022-11-19 2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