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吴晶晶
进入三伏天,“炙烤”模式已经开启。今年三伏天从7月16日至8月24日,历时40天。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张凌云提醒市民,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也是养生的重要时节,注意以下养生原则,有助安稳度过伏天。
●静心消暑,养心安神
中医认为,三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容易心火旺盛,产生急躁、心烦、失眠等症状,因此要特别注意心神的调养,做到“心静自然凉”,同时可采取深呼吸或静坐的方式进行调节。
●作息规律,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有言:“夏三月,此为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人体的作息时间应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夜卧早起”,张凌云补充道,中午可适当休息30分钟补充体力。
●饮食清淡,及时补水
高温天气,脾胃易被湿气困阻,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食欲不佳时,可多食用蔬菜和水果,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此外,补水也很重要,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食用大量冷饮、冰镇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适度活动,低调运动
夏季的清晨或傍晚,可进行一些和缓的运动。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身体切忌大汗淋漓,更忌运动后贪图一时凉快,立即用冷水冲澡,因为冷水会让受热扩张的毛孔骤然收缩,使得身体里的热量散发不出,导致热邪闭阻体内,产生中暑等疾病。
●切忌贪凉,温度适宜
三伏天,空调必不可少。但空调不可对着人体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时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室内温度建议在26℃左右,同时要经常开窗换气。
●冬病夏治,温阳散寒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张凌云介绍,“三伏贴”是将辛散温通的药物配置成丸贴敷于相应穴位,药物渗透进皮肤,通过经络直达病所,从而通经活络,激发人体阳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痛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各类风湿关节病等。
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前往市中医医院门诊四楼针灸推拿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