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孝渔
夏日炎炎,我又站在沙溪镇北道院前边的十方桥上,手扶着栏杆,望着桥下河水东流而去,思绪万千。桥下这条小河,曾是我和两个小学同伴的生死之地。
1953年即将放暑假那天下午,我和汪瑞兴、孙明华偷偷溜出后校门,在灼热的街道上向北直奔这条位于北道院前的小河里游泳。汪瑞兴和孙明华都是沙溪人,对这里很熟悉。河上只有两根小石条,他俩脱下衣裤往河里跳,真如久旱的鸭子见到了大水塘!我站在桥边,还没脱下汗衫裤,回头一看,他俩已在水里翻滚着,水花飞溅,他俩一上一下互压着对方,脸色苍白。糟了!我大喊一声,原来他们根本不会游泳!我立在原地愣了一下,该怎么办?班主任胡老师前天还教训过我们:你们千万不要偷偷去河里游泳啊!我该怎么办?逃之夭夭吗?瞬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救他们。说时迟那时快,我从桥上直接跳入水中,奋力游上前,先用力把慌乱中的孙明华拖开,顺势把他推向小河北岸,叫他紧紧抓住一棵杨柳树的枝条不放手。他上气不接下气朝我直点头。回过头来,我一个猛子冲到汪瑞兴身边,他一见我就死死地用双臂抱住我,我俩瞬间淹没在水涡中。汪瑞兴长得很高,力气很大,但此刻我并不慌张,相信自己的水性,因为我从小就在长江边搏浪戏水。我用右拳猛击他的胸膛,他突然放开双手,我趁机深吸一口气,一个鹞子翻身潜到了他的身下,用我的头和肩把他往北岸推。站在岸边的孙明华急忙伸手将他拉上岸。这一场三个孩子的生死相救仅仅只有两三分钟。当时我们只是13岁的孩子,对什么救死扶伤精神浑然不知,只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把救人当做了本能。
当我们三个爬上北岸,瘫坐在一根石条上时,都身心疲惫。他俩身体微微发抖,半个时辰没说一句话,双眼盯着哗哗东去的流水发呆。经历了这次生死困斗后,我们三人清醒了许多,要听老师的话,不能撒野不知天高地厚呀!当太阳西斜的时候,我们才手拉着手,默默走在回家的路上。
时光匆匆,当我们再次相见时,已是1978年的春天了,那时候我在母校沙溪中学工作,孙明华是一家机械厂的技术科长,汪瑞兴是苏州有名的体育教师。我们三人相约在沙溪老街的一家酒店相聚,激动的泪水湿润了双眼。汪瑞兴笑着告诉我,自从那次在河里偷学游泳后,他看到河水就害怕,游泳是在读大学时去游泳馆里才学会的!可见那次经历给我们年少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创伤。时过境迁,我们都老了,退休了,但这70多年的真情厚义永远留在我们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