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征信已然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金融身份证”。虽然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与许多日常消费场景息息相关,并且深刻影响着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的办理。
“珍惜个人征信,就是守护自己的‘隐形’财富。”太仓中行工作人员介绍,个人征信业务是指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反映了消费者借贷还款、合同履约及遵纪守法的客观情况。若出现违约逾期等不良征信记录,会对后续申请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就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哪些行为会影响个人征信呢?首先,如果有人鼓吹“去不同银行申请信用卡,以卡养卡套现就能发大财”,请务必保持清醒。太仓中行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消费者不顾实际消费水平,超前消费、冲动消费,盲目申请多张信用卡“以卡养卡”,很容易陷入债务泥潭,进而影响征信。
其次,部分消费者认为,贷款晚两天还也没事。市民小陈就是其中之一,拿到刚发的工资后,他打算先拿去投资,试图通过利滚利赚钱。对此,太仓中行工作人员表示,将还贷资金挪作投资,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消费者在贷款时,应遵守合同规定,记清楚每笔贷款的还款日期,按时足额还钱,保持良好的履约记录。逾期可能会面临罚息、催收、影响征信等问题。”
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个人征信,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投资理念,量入为出、合理借贷、不过度负债、按时足额还款。
此外,消费者还应防范“征信修复”风险。一旦征信受损,切忌病急乱投医,不法分子会利用受害人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反催收、铲单”等名义,诱导受害人提供隐私信息、转账汇款等。
太仓中行工作人员提醒,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等征信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息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凡是声称合法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不仅无法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还可能有信息泄露、资金损失、涉嫌违法等风险。
“若是个人信用报告上有了逾期记录,不必过于紧张。”太仓中行工作人员表示,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只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