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西)近期,网络上出现多起犯罪分子利用手机NFC功能读取和传输受害人银行卡芯片信息,实现远程无卡支取资金骗取钱财,造成受害人经济损失的新型诈骗案例。犯罪分子如何能远在千里之外“隔空读卡”?太仓建行来告诉你。
周女士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表示因机组原因,周女士原定的航班取消,并准确报出周女士的姓名、证件号、航班起飞时间及地点,随后询问周女士是否需要办理退费。周女士一听自己的个人信息均准确无误,便相信了对方,同意配合操作退费。对方表示需要通过“企业支付”来操作,并以短信方式给周女士发送了一个链接,要求周女士下载退款App。周女士安装该件后,按照对方指示开启了手机NFC功能,并将银行卡贴到手机背部的NFC识别处。此时对方告知周女士稍作等待,正在操作将退款转入其银行卡中。然而紧接着,对方突然挂断电话,周女士同时收到一条银行提示短信:您的卡片通过快捷支付支出人民币7800.00元。周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银行卡已被盗刷。
太仓建行工作人员介绍说,此类电信诈骗仍是不法分子通过编造信息获取受害人信任从而配合其完成资金转移,因此不要轻信陌生来电是关键,以“航班取消退费”“百万保障服务到期”“抖音直播会员扣费”等为由的来电需要高度警惕,切勿下载不明来源的陌生软件。消费者请牢记“四不”原则:不轻信陌生来电、不安装可疑软件、不听从陌生人指示开启NFC功能、不听从陌生人要求进行远程操作;谨慎使用NFC,不要随意使用NFC功能刷来路不明的设备,警惕要求“银行卡紧贴手机”等操作,若无快捷支付需求,建议关闭该项功能,可以在手机“设置”应用中寻找NFC选项,将其设置为关闭状态;订阅提醒服务,选择开启银行提供的短信提醒或关注“中国建设银行”公众号,绑定银行卡并订阅微信通知服务,以便及时得知账户变动情况;及时冻结卡片,如果发现银行卡存在被盗刷的风险,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卡片或更换新的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