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民生无小事,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前不久,居住在娄东街道某小区的边先生(化名)发现自家卫生间、厨房、阳台顶部存在漏水情况。在与楼上租客、中介、业主等协商陷入僵局后,边先生将问题反映到社区,希望社区帮助调解。社区专职调解员第一时间接待了边先生,并开展调查。
了解情况后,社区专职调解员立即联系物业上门检查,确定楼上漏水属实。在组织多方进行沟通后,社区专职网格员结合法律规定,明晰楼上维修责任。最终,租客同意先承担房屋漏水的维修费用,解决边先生家的漏水问题,再由业主与中介协商,双方共同出资,将维修费用付给租客,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面对纠纷,社区专职调解员深入走访、耐心劝解、依法处理,让邻里重归和睦。今年以来,娄东街道围绕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对专职调解员进行片区化管理,实现人员协同作战、片区相互联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持续擦亮“娄东新枫”人民调解品牌。目前,娄东街道已将辖区划分为五大片区,并建立融治网格工作机制。社区专职调解员融入片区网格,将一对一的社区调解模式转变为协作互通的片区调解模式,形成“街道-片区-社区-网格”四级调解模式,持续织密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实现调解力量的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为实现纠纷前端化解,娄东街道积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通过专职调解员逐一走访社区、与社区干部充分沟通,了解各社区民情特点和纠纷重点,常态化摸排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做好民意收集,让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解决;建立健全调解衔接机制,对各类风险做到预防在前、处置在小。
此外,娄东街道注重实干提能,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组织召开调解员交流讨论会,邀请专业律师以案释法,结合邻里漏水纠纷、劳动争议、同饮者责任等案例,讲授相关法律知识。会上,专职调解员和网格员现场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调解能力进一步提升。娄东街道还强化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引导群众既要依法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也要坚守法治底线。
“网格+”织密服务网,基层治理暖民心。今年一季度,娄东街道成功调解纠纷超100件,有效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