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太仓,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百年工运的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工运精神,太仓市总工会携手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百年工运·太仓故事》专栏,以岁月为轴,以史实为脉,带您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工运长卷,重温太仓工人运动史上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彪炳史册的壮举与平凡铸就的伟大。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在回溯中汲取力量,在铭记中传承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属于劳动者的新荣光!
百年时光之门,由此开启……
七浦塘畔兴济泰
产业工人始诞生
话说太仓自元明以来航运、商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形成工人队伍。到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太仓富绅蒋伯言等人筹资在沙溪创办济泰纱厂,采用进口英国纺纱机械生产粗支棉纱,从此,太仓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代产业工人。
那么,第一代产业工人来源于何处?数量有多少呢?据《太仓县志》记载:“济泰纱厂置有英制细纱锭一万三千枚及全套纺纱设备,工人340余名。”显然,在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水平不高的状态下,这些人数是远远不够的。
在一份文献《太仓济泰公记纺织厂有限公司重订招股开办章程》中记载:“机匠工资,连修机厂在内,约十名;机工暨男女童工等,照一万二千锭,每日、夜约计六百四十名;支经理人及各友、巡丁、茶房、打扫夫、更夫等工食。”由上述提及的机匠、机工、童工等等统计看,工人约千人以上。
济泰纱厂初创时期工人的来源及性质于今而言差别很大。据《太仓利泰纺织厂厂志》载,工人的主要来源是当地失地农民。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势力的入侵、中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解体、土地的兼并,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产业工人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也吸引了部分农民,这就为济泰纱厂提供了比较充裕的劳动力。只是当时工厂各岗位,尚未形成以女工为主体,大部分岗位由男工担当。然而,从农村涌入的工人具有“既工又农”的性质,他们农闲时进厂做工,农忙时回家种田,这种劳动力的不稳定与济泰纱厂的机械化大生产极不协调,人力资源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
为保证经营与生产的正常进行,济泰厂方开始招聘外地工人。当时,苏北灾荒频仍,大批饥民过长江沿七浦塘顺流而下,来江南谋生。所谓“一个挑子一个家”,大部分逃难农民到太仓投厂做工,成为济泰纱厂最早的工人。后来,工友之间互相介绍,到济泰纱厂做工的苏北人越来越多,都在工厂附近安居定业。济泰纱厂使用的客籍工人和女工、童工逐渐增多,成了工厂人力资源的稳定来源与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济泰纱厂的兴办,在太仓一地,带动了自原棉到棉布的工业门类的兴起。至1949年,如轧花厂、小型纱厂、织布厂、染厂等,均达到一定规模;民族资本的发展,另有铁铺、成衣铺、刻字印刷局、木业社、编织社、通用机器厂、船厂、食品加工店、小发电厂等行业,太仓的产业工人队伍由此壮大。
维权意识渐觉醒
不畏强暴抗巡丁
解放前工厂的“搜身制”,是一种严重侮辱人格的行为,工人们对此无不切齿痛恨。当时利泰纱厂的西厂门,就设置了两条用铁栅栏做成半身高的抄身弄。工人下班分别排成男女两队,由巡丁队和抄身婆搜身放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工人都得解开衣服、脱下鞋子,女工还要松开发髻,如稍有不从,轻则罚款,重则开除。工人对此虽有怨恨,但敢怒不敢言,直至1931年发生了震惊全县的“四一六”惨案。
那年4月16日傍晚,是利泰纱厂“利”班工人的下班时刻,他们拖着疲惫的脚步,挤在狭窄的铁栅栏间接受搜身。这时,绰号为“小广东”的陈雄光,拦住工人丁林生、乔阿大进行抄身。阿大年方十九,血气方刚,早就受不了“虎牢关”的窝囊气,对巡丁不尊重女工的行为嘲讽了几句。陈雄光就揪住阿大腿上的两根扎袜带,诬称是厂里的纱线。虽然有许多工人作证解释,但陈雄光不予理会,和几个巡丁一拥而上,扭住乔阿大去账目间受罚。已经走出厂门的徐小林等人见此情景,纷纷折返与巡丁评理,工人越聚越多。蛮横嚣张的巡丁队长胡子奇竟挥动木棍,乱打工人。工人们忍无可忍,出手反抗,巡丁队见此情形,退进了大门边的巡丁室内。遭到棍打的孙小林、丁林生、余阿大等忍着伤痛,冲向巡丁室,高喊“拖小广东出来评理去!”惊恐万状的小广东眼见人多势众,便溜上小楼,把枪口对准了工人队伍连开数枪,走在队伍前头的乔阿大、王阿小当场中弹身亡,余阿大等四名工人受伤,血流满地,惨不忍睹。
惨案发生后,家属悲痛欲绝,工人义愤填膺,立即罢工抗议。消息不胫而走,地方公正人士纷纷投书报社伸张正义,要求惩办凶手。国民党太仓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派员出面调处,将主凶陈雄光监押。厂方也害怕事态扩大,先是推说枪械走火,误伤工人,后以金钱铺路,贿赂县、区要员,向省府呈报谎称误伤、已安抚等等,掩盖事实真相。对此,工人们继续停工抗议。在强大的工人反抗压力下,资方才给死者家属发恤金800元,由家属乔王氏、王姜氏备棺收殓,运回安徽原籍安厝。可是数月后,凶手陈雄光竟被无罪保释,遣返原籍。徐小林、王志祥等十余名为死难家属积极请命的工人,却被厂方借故解雇。
“四一六”惨案之前工人对资方的反抗运动,是低级的、个体的经济斗争,主要以怠工、浪费原料以及找机会痛打工头等方式进行。此后,工人们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渐渐觉醒,消极的反抗形式逐渐转向公开的斗争。4月22日,厂外群众会同厂内工人围夺巡丁队枪械,给资方以沉重的打击。
素材来源:太仓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