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民生·热线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小时交通圈催热“田园微度假”
沪上“银发族”爱往太仓跑

  □本报记者  陆媛  文/图

  在长三角文旅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太仓充分发挥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凭借“半小时交通圈”,精准对接上海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大力发展“银发旅游经济”。从酒店定制化套餐到乡村多元化体验,太仓正以实际行动深度融入上海,为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本。

  半小时生活圈

  上新“银发休闲”新业态

  上午10时多,浏河港湾假日酒店门口陆续驶进三四辆大巴车,一群精神矍铄、衣着考究的上海老年游客下车办理入住,开启为期两天的“田园微度假”——没有旅行社的复杂行程,只有酒店量身定制的“吃住玩套餐”。这种“从地铁口直达酒店”的直连模式,正成为太仓“融入上海”战略在文旅领域的生动实践。

  “从上海宝山的美兰湖地铁站到我们酒店,车程仅半小时,比上海市区到崇明还近,我们免费提供大巴接送,老年人来旅游省时省力。”浏河港湾假日酒店总经理樊晓雯介绍。正是这“半小时交通圈”的优势,让酒店瞄准了上海老年客群——他们退休金高、闲暇时间多,且对短途休闲游需求旺盛。“大部分来太仓的上海人不爱‘赶景点’,他们更喜欢慢节奏的社交休闲。”樊晓雯说,为此,酒店推出“两天一夜”“三天两夜”全包套餐,涵盖住宿、餐饮,两天一夜的套餐平日价仅200元,性价比远超上海市区同类产品。“我们有几个旅游的群,其中一个领队发起了这项活动,总共20个人,目的地很近,不用一早赶车,半小时就到了,很轻松。”上海游客虞静芳说。

  酒店的直营模式显示出“灵活定制”的核心优势,没有旅行社的“捆绑”,沟通更精准,活动更自由。樊晓雯告诉记者,旅行社抽成较高,而酒店直营可通过微信群、老年社群定向推广,成本更低。如今,酒店日均接待20个老年团,年营收超500万元,上海客源占比达90%。

  中午吃完饭,觉得太累不想出门,可以和同伴喝茶、聊天、唱歌,想出去玩的可以去浏河古镇、江滩湿地公园或者七十二家理想村。“旅行社的行程太死板,我们喜欢自己说了算。”一位上海游客表示,他和老友们已是第三次来太仓,“这里空气好、人少,还能买到刚上岸的海鲜。”浏河常青农贸市场菜品新鲜丰富、物美价廉,很多上海老人都喜欢在行程最后一天来逛一逛,带些本土菜、新鲜肉类和海鲜,心满意足地返回上海。

  社交+休闲

  满足客群精神需求

  清晨采草莓,午后在非遗工坊学扎染,傍晚与沪上老友在剧场排演话剧……在城厢镇电站村生态园,上海退休教师周瑾找到了理想中的“第二人生”:“阿拉上海人退休后,就图个开心!原来出去玩,赶景点旅游,太累了。这里什么都有,老好了。”这个离上海嘉定只有一小时路程的美丽乡村,精准对接银发群体深层需求,每年吸引数万人次上海退休人士前来体验,带动农文旅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比起物质条件,他们更渴望精神共鸣。‘社交+休闲’的模式,精准击中了上海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电站村党委副书记杨丽在平时接触中发现,沪上退休人员超一半有着较高的学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传统农家乐难以满足其需求。“我们除了有数千亩林果和绿色蔬菜基地,供沪上退休人员体验田园生活,还针对他们丰富的兴趣爱好和开放的性格,推出露营、轰趴、非遗手作、文创沙龙等各种特色服务。”杨丽表示。

  上海风筝协会是电站村的老粉丝,几乎每月都会组织会员前来,有时候是借这里宽敞的草坪放风筝,更多时候只是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一位会员表示:“这里放风筝场地很大,可以玩的项目很多,设施全面,慢慢就变成了我们活动的‘根据地’。”

  针对城市退休人员强烈的社交需求,电站村还定期举办沪苏两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像非遗手作市集、广场舞比赛、戏曲展示交流等。此外,该村还划出专门的“开心农场”,客户既可以亲自种植亲手收获,也可以只下达种植决策,由当地农民管理,收货后快递送往上海家中。这种深度参与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来电站村旅居的人群,大部分都是上海退休人员,民宿入住率超过60%。

  解锁“银发游”新玩法

  慢时光中的深度体验

  为进一步激活“银发经济”,市文体广旅局将推出首批三条主题线路:“自然疗愈·农耕康养”线,可以在电站村听健康讲座、品新茶,去东林村看秸秆变肥料、喂小羊,最后到金仓湖草坪上打太极,让老年游客“边玩边养生”;“人文传承·手艺养心”线,可以到沙溪古镇做青团、包粽子,到庄西村体验黄酒封坛,到南园看昆曲,到太仓博物馆听古船故事,用文化味儿“滋养”银发族;“江风海韵·精神颐养”线,可以在浏河古镇学宋式点茶,去七十二家理想村的江堤上散步,看老物件、听老故事,感受“慢时光”的治愈力。除此之外,市文体广旅局还联合市民政局正在遴选一批“康养旅居示范点”,旨在整合生态康养、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要素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康养旅居点,带动康养旅居事业产业双提升。这些示范点要求对旅游场景进行“适老化”升级,比如在环境安全方面,需配备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AED设备及急救人员。在旅游体验上开发中医理疗、非遗手作、果园采摘等特色项目,让老人在“玩中学、学中乐”。同时,需要在细微处体现对老年人的服务,比如导游必须会方言、餐饮要提供低盐低脂餐等。“我们希望老年游客来太仓,不是‘到此一游’,而是‘深度体验’。”市文体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示范点将在不久后挂牌。

  没有千篇一律的行程,浏河港湾假日酒店和电站村的“银发旅游经济”现象折射出太仓“融入上海”战略的具体实践。这场“银发游”实验,或许为长三角文旅协同提供了新思路:真正的融入,未必是宏大工程,而是让两地居民的生活,如水般自然交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民生·热线
   第04版:关注
沪上“银发族”爱往太仓跑
更换电梯能否分批验收?
新农村能否通公交车?
城四小操场能否对外开放?
公共自行车站点位置能否调整?
这里能否安装隔音挡板?
体检B超为何无图像报告?
这份识别口诀和高危自测指南请收好
太仓日报民生·热线03沪上“银发族”爱往太仓跑 2025-04-24 2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