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
2024年,市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去年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721件,18个案事例、法律文书获评苏州市级以上典型,工作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82次,获各级各类荣誉111次,其中苏州市级以上荣誉58次。
守护平安
保障善治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国泰民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市检察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能,批准逮捕318人,提起公诉921人。对于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坚持亮利剑、出重拳,切实守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持续推进“九类案件”警情强制检索报告制度,出台类案办理指引,提升常态化扫黑除恶效能。
以缅北“7·17”专案为抓手,持续推进“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依法从严惩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在一起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中,通过引导侦查、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查证犯罪事实56起,追缴赃款800余万元。该案入选苏州检察机关新闻发布会十大典型案事例。
安全生产,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市检察院跟进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前介入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3件,高质效办理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7件,夯实安全生产“硬底板”。围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隐患开展专项监督,排查问题线索220余条,推动开展集中整治,确保“生命通道”安全畅通。针对违规设置封闭门窗、飞线充电等城市安全隐患,发出检察建议15份,督促主管部门压实责任、及时整治,做到防患于未“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之际,市检察院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入推进 “沪苏同行·守护长江”特色建院重点工作项目,更积极畅通法治资源共享渠道,更主动提升嘉昆太三地多领域协同配合质效。“河长+检察长”跨界河湖保护,签署嘉昆太三地法治资源共享协议,启动嘉昆太党建、团建联盟行动,长三角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一体化在全省推广……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连串闪光足迹,为跨区域融合发展持续注入法治动能。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市检察院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对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创新打造涉外企经济犯罪综合治理模式,以检察履职提亮太仓“中国德企之乡”城市名片。做法获省检察院转发、《检察日报》报道。
坚持案件办理与追赃挽损并重,全流程强化与公安、法院、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最大限度帮助挽回经济损失。依法平等保护、多方高效协同,“检察护企”让企业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法治激励,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市检察院加强对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以依法办案为立足点,办理相关案件23件。在一起某德资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案件中,支持被害企业起诉挽回经济损失,协助健全商业秘密防泄露体系,专业做法获外企点赞,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关注推介。以建章立制为着力点,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出台商业秘密行刑衔接工作意见,助力打造“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提振创新型企业在太投资信心。以促推治理为突破点,针对办案发现的微信安全管理漏洞,向腾讯公司制发法律风险提示函,推动开展专业核查,优化管理系统,惠及亿万微信用户。工作获中央政法委、最高检微信公众号推广。
办案之外,主动走访涉案企业和重点企业,面对面讲解法律政策、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变“坐等送案”为“上门送法”“上门问需”。向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高标准建设企检服务中心,特色化打造太仓检察PRO德企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办复企业诉求51件。
民有所呼
检有所应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市检察院严厉打击涉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医保社保等犯罪,兜牢民生底线。积极融入社会治理,针对安置小区物业管理、保安服务安全监管等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0份,推动行业规范发展、长效治理。
“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市检察院认真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2024年共受理群众信访320件,答复率100%。深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确保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
为解决群众“烦薪事”,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联合发出苏州市首份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会同市法院、司法局出台支持起诉协作配合机制,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司法扶助力度,共向57名困难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65万余元。
让孩子的事有人管、管得住、管长远,是检察履职的不懈追求。市检察院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3件,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8件。对13名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较好的罪错未成年人依法不起诉。为提升帮教质效,成立苏州首家检商合作观护基地,帮助19名观护对象稳定上学、就业。聚焦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问题,制发检察建议7份,推动职能部门开展校园“表白墙”等专项治理……
实实在在的数据,彰显了“检护民生”的力度与温度,也让市检察院收获了亮眼的成绩——单位再次获评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研发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平台上架。2起案例分别获评全省政法系统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特别优秀案例、全省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典型案例。4起案例获评江苏检察机关“高质效案件”。2份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自强固本
积蓄动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检察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围绕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上级部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学思研讲”、党员实境教学,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新时代检察干警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更要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市检察院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创新出台检务督察协助党组从严管党治检文件,制定院党组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重大事项等6个清单,严把政治关、内容关、程序关。坚持结案自查、常态评查和专项评查相结合,实现“管案、管人、管事”三管融合,办案质量稳步提升。
为更好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新聘任18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业务骨干为听证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依托“外脑”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检察履职质效。强化检察权运行监督和制约,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对5名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深化检务公开,邀请社会各界视察检察工作、参与检察开放日等活动31次400余人次,在中央电视台、《检察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刊发宣传106篇,公开检务信息991条。
为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制定“金仓砺检”塑能提升行动方案,分类推进三类人员素能培训,通过丰富的学、研、练、赛活动树典型、学先进、提素能。队伍建设工作经验获最高检推广,2项工作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培训班上做专题交流。1名干警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先进个人”,5名干警被选入省级检察机关人才库。大力推进学习型、研究型检察院建设,22篇调研文章在最高检、省市级主题征文中获奖。
潮涌长三角,奋楫正当时。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市检察院将切实扛起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一体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为全力拼出“太仓速度”、实现突破跨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