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
2024年,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强化履职担当,聚力提质增效,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0日,共受理各类案件22451件,审执结18190件,解决争议标的103.65亿元。18个集体、65名个人获苏州市级以上表彰;37个案例入选苏州市级以上典型案例,其中1个案例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聚焦中心大局
服务高质量发展
助力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深化落实“嘉昆太”司法协作,4篇案例入选司法协作典型案例。围绕娄江新城、龙江路快速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土地资源释放,审执结各类拆迁、租赁案件427件。依托南京海事法院太仓巡回审判点和全国人大代表褚锋调解工作室, 涉太仓海事案件调解撤诉率提高15%以上。实质化运行“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站”“五庭协同巡回审判点”,审结各类涉外纠纷112件。依托长江(郑和公园)司法生态修复基地,积极争取上级法院支持,拨付300万元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水环境修复。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设立助企发展司法服务中心,搭建“法企议事厅”等平台,深化“情理法宜·暖商护企”调解品牌建设,高效化解涉民营企业纠纷,共审结各类商事合同、公司经营等涉企纠纷6985件。联合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与20余家农文旅企业签署行业自律公约,促进农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强化破产审判职能,更好发挥破产审判出清与挽救双重功能,审结破产案件101件,化解债务58亿余元,盘活土地、房产58.27万平方米;帮助引入投资9.5亿元,使3家困境企业经重整获得新生。
依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实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十项举措,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优势,共审结涉知识产权案件349件。依托全国首家派驻市场监管局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专题讲座、法律咨询17次,激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创新创造动能。坚持劳企“双保护”理念,优化“五个一”工作机制,打造“诉源善治·乐业太仓”劳动争议审判品牌,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50件,1个案例入选苏州法院竞业限制纠纷十大典型案例。
立足平安太仓
维护高水平安全
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审结刑事案件725件。深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加大刑事案件财产前置查控及执行力度,为群众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审结危险驾驶、高空抛物等犯罪案件337件。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审结职务犯罪案件11件。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出台《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实施办法》,促进轻微伤害案件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关系修复。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联合市住建局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特邀调解、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推动住建纠纷妥善化解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共审结涉房地产、建工类案件1849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推进设立“一站式”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健全“催调立审执”全链条快速解决机制,共审结金融案件1319件。贯彻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加大对重点案件风险排查力度,落实领导包案、困难帮扶等措施,促进涉诉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促推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各镇(街道)矛调中心设立标准化“融诉驿站(融合法庭)”,畅通“一号响应”法官指导专线,推动审判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联合市司法局开展人民调解员法治实训项目,对23名调解员开展跟班实训,提高调解员专业水平和解纷实效,共诉前调解分流14354件,调解成功3459件。发挥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工作站作用,探索诉前送达答辩通知书,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积极参与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1个案例获评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建设优秀案例。
践行初心使命
打造高质效司法
提升诉讼服务便利。落实“诉必应”工作机制,共立案审查案件31374件。规范诉前调解流程,强化全周期动态监管,坚决杜绝久调不立。与市检察院、市司法局联合建立支持起诉协作配合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诉讼支持力度,避免群体性纠纷发生,一起聋哑人夫妻离婚案件入选苏州法院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成立司法救助委员会,共对39件40人发放救助款150万元,着力提升困难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强化民生福祉保障。与市住建局共同出台物业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意见,一站式疏导化解物业纠纷,审结物业服务纠纷115件。联合出台全省首个《汽车消费纠纷人民调解规范》地方标准,持续打响保“驾”护“行”解纷品牌。加强对“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通过设立未成年矫正损害修复驿站、开展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心理疏导等方式,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一起孤女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官微、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一起老年人劳动合同纠纷案入选苏州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全力兑现胜诉权益。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执结案件6422件,执行到位金额12.55亿余元。聚焦工资报酬、损害赔偿等涉民生和“小标的”案件,执结案件3906件,临控被执行人389名,拘留53人次,罚款134人次。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化解终本案件3142件。持续开展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犯罪案件线索57件70人,判决28件35人,执行到位金额1000余万元。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采取活封活扣、置换保全、信用修复、和解等方式,妥善处理执行案件292件,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及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深化改革创新
建设现代化法院
全面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司法审判数据分析会商,加强结案考核通报,实现审判质效“全达标、走在前”目标。院庭长担任审判长或主审法官审结案件9448件,6个月以上未结案苏州最少。优化院庭长阅核制度,发挥合议庭、法官会议定案把关作用,院庭长阅核案件8815件,召开法官会议173次、讨论案件307件。对发改案件、“六类案件”等开展定期评查,发布审管通报34期,督促提高办案质量。
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增效。优化无纸化办案体验,完成35个无纸化审判法庭改造验收。应用微解纷、智慧庭审等平台,接收网络立案申请5233件,完成线上开庭3893场、执行约谈2886次。应用“未来法官助手”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法官办案提供“硬核支撑”。应用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及类案有效化解。应用“苏州市社会治理司法指数一点通平台”,加强基层矛盾纠纷研判。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向市人大、市政协专题报告企业破产审判工作等情况,12名法官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履职评议,开展代表委员联络活动68场212人次。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7次,办结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案件19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402件、开庭955次。推送上网文书3926篇,开展庭审直播5077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拍摄短视频等方式,主动向社会通报法院工作情况,以典型案例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正能量。
做实严管厚爱
锻造高素质队伍
坚定不移筑牢政治忠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专家授课、集体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及市委实施办法,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32次,完成政治督察和司法巡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创建“红色领航·法耀娄城”党建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1名干警获评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健全考核实施细则,做实做细全员全面全时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法官遴选、干部选任结合起来,提拔任命5名业务骨干,遴选员额法官4名。组织干警参加“人民法院大讲堂”等线上线下培训132场2168人次,开展“娄东法苑·青讲堂”暨“悦读共享”活动4期,评选“季度之星”24人,持续提高干警综合素养。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共有61篇案例、课题、调研论文获苏州市级以上荣誉。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持续优化司法作风,开展作风巡查170次,编发巡查通报12期,发现整改问题44起。坚持刀刃向内,强化自查自纠,对6名干警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 切实做到“有问必录、应报尽报”。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周期管理”,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168个,制定完善防控措施188项,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