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嘉乐
2025年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希望的种子就此播下,挥手而去的2024年亦留下了诸多美好——这一年,太仓经济运行的“底气”更稳,产业发展的“新意”更浓,对外开放的“舞台”更大,民生幸福的“成色”更足,努力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高分答卷。
作为全市经济管理综合部门,过去一年来,市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全力以赴优环境、惠民生、防风险,抢抓政策机遇、奋力争资争项,以实干实绩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把握发展关键 推动争先进位
2024年,太仓位列
★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第二
★中国县域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百强第四
★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六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七
全力以赴稳增长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024年,锚定“前高中稳全年进”目标,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延续向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68亿元,同口径增长4.3%。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紧跟国内外经济形势,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过去一年,市发改委常态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用足用好上级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出台助企惠民十条举措,完成惠企政策集成整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开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协调和“助企增信”专项活动,统筹调度持续强化,政策效能不断释放。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生命线和压舱石。过去一年,市发改委认真做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监测,做优项目管理和要素保障等职能,推动项目蹄疾步稳,投资持续发力。
202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同比增长6.6%。190个三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超100%。在苏州重大项目“双比双看”竞赛活动中连续取得“好”的评价。联电三期等14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全线开工,扬子三井清洁能源船舶码头及配套工程、华能煤炭码头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
以更大力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市发改委围绕“两新”“两重”项目建设领域积极申报上级资金,2024年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上级资金超17亿元。同时,为进一步抓牢用好政策机遇,提升全市项目谋划和申报质量,市发改委进一步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牵头各部门做好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申报辅导等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向“新”提质激活力
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过去一年,市发改委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强化前沿研究和重点谋划,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向“新”腾飞双向发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低空经济”“沿江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关键词,一系列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市发改委统筹低空经济三个专班,全面推进低空经济各项工作。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领域,加快优质项目集聚,累计签约低空经济项目77个,签约总额188亿元。建成运营苏州首家、省内第二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布设低空起降点18个,开通低空物流航线2条、医共体航线8条。2个产业园获批苏州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4家企业获评苏州低空经济领航企业,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获批苏州低空经济创新示范机构。
激活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市发改委成功举办太仓市特色产业园区服务业专场推介会,助力全市服务业招大引强、培优育强。过去一年,入选省服务业重点项目3个,苏州服务业重点项目13个;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太仓物流园获2024年度江苏“绿色物流园区”十大提名,正和兴港入选首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秀案例,现代货箱码头获评苏州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企业,港城广场、大科园获评苏州综合评价优秀楼宇、专业特色楼宇。持续建强现代物贸产业集群,规上物贸产业营收超1700亿元。
打造新兴产业新引擎。市发改委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精心布局,拓宽应用场景,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和培育体系,新兴产业发展活力持续激发。载体平台加快建设,3家企业获评2024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因产制宜、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制定实施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加快打造我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矩阵,评选首批全市特色产业园区21个,为优质项目导入提供有力保障。
把握机遇谋发展
开放合作纵深推进
港口和上海是我市发展的“关键逻辑”,对德合作亦是拓展地理经济版图的“重要支点”。过去一年,我市的开放合作依旧亮点纷呈——秘鲁钱凯港首艘到港货轮来自太仓,嘉昆太三地GDP总量、规上工业产值预计跨越1万亿和2万亿大关,全市聚集德企总数突破550家……紧扣区域发展,聚焦重大战略,2024年,市发改委着眼大局,持续推动各项战略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变机遇优势为发展胜势。
港口发展提质升级。把握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历史机遇,集中力量抓好港口发展“一号工程”,科学编制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构建以港口为支点、产业为支柱、城市为支撑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外运华东暨长江经济带运营总部、海通汽车江海联运物流基地等重点特色项目牵引带动作用逐步发挥,太仓港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太仓物流园区等载体配套不断完善,物流枢纽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
区域协同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成功举办2024年度三地轮值会议;2024年引进微谱检测等沪上项目127个、总投资79.59亿元;持续加强与虹桥国际商务区在国际人才服务、中德双元制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与周至举办项目签约捐赠活动,与海门签署跨江融合发展协议,东西部协作、跨江融合等工作深入落实。
对德合作持续深化。深入推进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举办第15届中欧区域政策合作研讨会,“江苏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入选央视财经2024“投资中国”年度案例,积极参与2024江苏省-巴符州结好30周年合作交流活动。
尽心竭力惠民生
发展底线持续夯实
“买菜、送娃都挺方便,出门就是公园,感觉特别舒心。”“家门口的为老服务中心设备齐全,老伴的慢病管理省了不少心。”“智慧农业水平更高,种地更省力,粮食更丰收,我觉得这就是幸福。”眼下,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如期推进,教育文体、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和配套等8大类别项目建设相继迈入新节点、结出新硕果,民生幸福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悠悠民生事,枝叶总关情。过去一年,市发改委继续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社区嵌入式服务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将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平台管理,全年8大类20个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落实力度,做好常态化和重要时点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开展转供电环节专项整治。圆满完成粮食收购,2024年收购小麦5.09万吨、稻谷5.84万吨,发放价外补贴1954万元;在苏州市第五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优化电力保供方案,全力保障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关键节点能源电力稳定供应。
在提速绿色转型方面,市发改委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市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500兆瓦。3个合计容量25万千瓦的电网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投用,占苏州全市电网侧储能项目容量的60%,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耐克零碳物流园转型实践入选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坚持守牢安全底线,市发改委坚决扛起粮食能源安全主体责任,物资储备能力持续提升,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水平达到500人份标准,塘桥库仓储设施加快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六化”工作部署,常态化做好能源电力、油气管道、粮食应急、人防工程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培训演练和宣讲活动20余次。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能否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至关重要。站在新起点,市发改委将坚持干字当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高起点谋划、高效率争取、高质量推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努力在拼出“太仓速度”、实现突破跨越上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