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桥下的乐声

  □孙 瑜

  周末午后,早早吃过饭,室外秋阳抚人,今天准备打卡东仓大桥桥洞。据说那里经过改造,如今是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说来惭愧,我这个地道的太仓人,连太仓很多地标性的休闲娱乐场所都没去过。细想之下,我每天手握方向盘的意义,除了上下班几公里路程,别的几乎荡然无存。

  这两天,大家都去参加音乐节,市区游玩的人少了,我想这应该是个好机会。

  正午阳光灼热,车里气温高,感觉后背微微出汗。将车停在离大桥最近的海运堤停车场,走几步路就来到桥洞下。

  午后的大桥下格外安静,两个穿制服的保安在桥堍徒手清理杂物。这个小城如今放眼处处是景,宜居城市的头衔名不虚传。

  看到桥洞下竖立的一排彩色展板,我知道自己要找的地方到了。

  看过了太仓的人文简介,来到一大片白色浮雕面前,我举起手机正要拍照,耳边响起一阵乐曲声,还以为是桥洞下安装了音乐播放器。细听这乐声,曲调舒缓,安抚人心,沉稳大气中却带着缕缕哀伤。

  等我转身来到桥洞最北面的娄江河畔,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江边练习小号。

  四十多岁的瘦高男子,黑衣黑裤,在黑魆魆的桥洞下,连皮肤都衬得黝黑。男子背对着娄江水,可能是看见我正拿着手机拍摄,吹奏的姿态愈加标准。

  在他旁边的石桌旁,坐着一位穿着朴素、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桌上放着一个吃了一半的柚子,几个布包衣服样的物件,还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小号。

  他们是夫妻、兄妹或情侣?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我一时起了好奇心。

  男子停了下来,转过身,也坐在石凳上。我走近他们,试探着用太仓话跟他们攀谈了几句,我说:“能有这个爱好,真不错啊。”

  男人双手夹在两膝间摩挲着,一脸憨笑,眼角的皱纹开成了菊花。女人许是被他感染了,也笑着用太仓话回应我。笑容里似乎藏着点什么没有说出口。

  也许是被他们的亲和善意鼓舞,我接着问:“你们是住在附近的吧?”女人附和:“是的。”接下来聊了几句“今天人少”“天气真不错”之类。

  一对朴实和气的中年本地人夫妻,大中午,在娄江边的大桥下练习吹小号。似乎很正常,又似乎哪里藏着异样。

  突然,我的余光扫到石桌上那两个并排着的黄铜小号上,一瞬间,记忆里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被触动,脑子里嗡一下,刚才还暖热的后背一阵发凉。我脱口而出,问了句:“你们是做生意的吧?”

  女人边笑边腼腆地回我:“对。”

  如果我没猜错,他们应该是殡葬行业军乐队的号手。这附近都是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他们又能去哪里练习?想起刚才男人吹奏的曲调,女人欲言又止的神情,似乎都说得通了。

  我转身离去时,换女人拿起小号练习。她跟男人嘀咕了一句,要他哪里不对指出来,便开始了吹奏。

  悠扬的乐声在娄江边又一次回荡。大桥巍然屹立,江水打着轻拍,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着鳞光。饭后散步的人们沿着江岸来回踱步,顽童在桥洞下的健身器材上玩耍……

  我驻足回望,这东仓大桥年复一年迎来送往,引渡着南来北往的新老太仓人开启一天的生息。而桥下吹号的这一双男女,无疑是通往彼岸世界的引渡人了。人们从来在意生的状态,而出于恐惧与不安,对另一个世界避而不谈,但谁又能阻止生命尽头来临的那一刻。生老病死,这是生而为人不得不坦然面对的事实。

  安魂的曲调在江畔丝丝缕缕地飘荡,原先的恐惧感在乐曲的安抚中渐渐荡涤一空。放眼望去,海运堤畔秋景绚烂,宁静祥和,心中升腾起一股“人间美好,多出去走走”的愿望。在通往彼岸的路上,有这样一群引渡人,我突然升起一种对现世与未来的笃定与安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民生·热线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初游杭州
大美新疆
采风
桥下的乐声
秋思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桥下的乐声 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