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正值季节转换交替之时,在此提醒大家在添衣保暖的同时,要重点关注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建议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口腔,注意咳嗽礼仪;保持环境通风,如因为天气需要关闭门窗,可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建议不低于30分钟;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封闭场所,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或身边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时,应佩戴能防飞沫的口罩。另外,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流行高峰期大约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感染诺如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通常是12至48小时。发病的症状主要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表现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泻更常见,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症状,同时,人群中也存在隐性感染者。
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主要采用非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措施。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彻底清洗生食的水果和蔬菜,海鲜类食品一定要彻底地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勤洗手,用肥皂和流水至少冲洗20秒,防止病毒经手进入消化道。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当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和家人相对隔离,呕吐和腹泻后应规范清洗和消毒被污染的环境表面以及衣物等。
预防食源性疾病
天气变冷,人们在室内加工食品和用餐的情景增多,不正确处理、烹饪以及储存食物,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建议充分烹饪食物,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生食,定期清洁和消毒食品及烹饪设备;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购买新鲜食材,减少储存易腐易变质的食品,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出现有异味、霉变、腐败等情况应及时处理,不能食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发热等食源性疾病症状,应尽早就医,同时提醒同餐人员就医,以保护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
(来源:江苏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