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焕涛)日前,双凤镇庆丰村社会公德评议团就村民举办喜宴搭建临时喜事棚,如何减少对其他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开展协商议事。这是双凤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双凤镇结合实际除陈规、树新风。其中,庆丰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切入点,延伸发展不同特色队伍,组建社会公德评议团。社会公德评议团成员发挥自身影响力,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转发《移风易俗倡议书》、主题海报等,大力弘扬“良好家风”“文明新风”等,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双凤镇不断探索城乡文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将非遗传承、民俗文化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整合双凤山歌、龙狮制作技艺等7项特色非遗文化资源,将非遗传承人转化为文明实践带头人,在村、社区以及中小学设立非遗文化课堂,积极开展舞龙、舞狮、山歌教学,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邀请“太仓好人”参加道德讲堂,讲述家庭故事,晒出家风家训,让文明因子活跃起来,让村民主动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和推动者。
凤雅社区作为双凤山歌的传承基地之一,与江苏省非遗项目吴歌(双凤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徐松明联手,巧用双凤山歌为载体,融入移风易俗内容,创作了接地气的《居民公约看凤雅》。社区还推出“心融合手账”和儿童“成长存折”,全面激发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凤雅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移风易俗内容,能大大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文明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文明行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