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年亮
江西漫记·滕王阁
余髫时,慕青莲居士壮游天下,恨箧无金,手无剑,身非侠。迨读《滕王阁序》,逸兴遄飞,心摇神荡,气为之夺。甲辰七月十一日,余携妻乘高铁,取道上海,朝发夕至,暮宿南昌。先谒滕王阁,拟漫游赣东。
赣水扬波,飞阁流丹。江山如故,再无学士遗踪;风物依然,空留天才余韵。落霞秋水,所谓伊人何处?斜阳旧馆,唯有老妻齐眉……
入阁,燠热,众媪争售扇,心悯之,得东坡手书《滕王阁序》扇面一帧,与中学教材版本稍异。下阁,踞“豫章大老五汤馆”,呷四特酒,啜瓦罐汤。君子安贫,识盈虚之有数。
江山胜迹,吾辈登临;怅望千秋,萧条异代。噫!薄暮幻影,恍与先贤神交而目遇,其中快意,不可胜述!
诗云:
朝辞娄东暮豫章,
布衫草履亦疏狂。
醉卧洪都人不识,
朗吟一曲过赣江。
江西漫记·庐山
读清人蔡士英《重修滕王阁记》“嗟乎!江流不改,景物犹存。盛衰兴废,主持在人”,唏嘘不已。庐山在望,风诡云谲,焉有不登之理?
入编“水墨江西”旅行团“第一军”,受封第2连连长。团员24人,来自各地。“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谁之谓也?过“八一”大桥,睥睨双猫(桥两端雕黑白猫,寓深意),若赴戎机。
庐山乃净宗祖庭,当世最高室外大佛“东林大佛”瞻之在前。失之交臂,隔空遥拜。
游庐山会议旧址、抗战宣言处、庐山大厦、仙人洞、美庐……浮光掠影,五味杂陈。文不议政,书不尽言。
白司马花径及草堂,最合吾意,盘桓良久,兴尽而去。大林寺桃花虽谢,而紫薇正盛,或一树双色,摇曳生姿。“紫薇花对紫微郎”,古之人不余欺也。
登含鄱亭,顾盼五老太乙,披襟当风,一抒胸臆。闻三叠泉水枯未至,未能踵李白、徐凝神游,憾哉!乘缆车,蜿蜒而下,泉声泠然。观大口瀑布,聊慰予怀。
伟人驻足处,刻《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摄影师布座以售。妻欲学李进留影,强笑应之。
夜宿山巅云朵酒店,松风灌耳。
诗云:
匡庐难匡社稷悬,
每逢乱世忆周颠。
腾蛟起凤迷云雾,
人到庐山应自怜。
(注:御碑亭刻朱元璋《周颠仙传》,读未卒而暮色苍茫,乱云飞渡。)
江西漫记·石钟山
一夜酣眠,为蝉唱所醒。庐山蝉鸣,如怨如诉,如咒如詈,迥异他处。忽忆导游语:(庐山)树下无草,树上无鸟。其庐山之憾哉?蒋公当年以飞机撒种云杉于庐山,今已郁乎苍苍矣!
乘游轮出鄱阳湖,至江湖分界处,水流两色,泾渭分明。三省交汇,四顾茫然。独立赣尾,指点鄂皖,足跨江湖,慨然有济世之心。迴游石钟山,壁刻琳琅,再闻窾坎镗鞳之声。山以声名耶?山以形名耶?抑或兼以声形而名耶?至今争讼。尔曹身灭名俱在,不废江湖万古流。
叩山门而拜,苏轼、曾国藩、彭玉麟……衮衮诸公,偃仰謦欬,音容宛在。“清浊亭”翼然于石钟山巅,惊见姑苏钱伟长题联:江湖两色,石钟千年。倍感亲切。
午入湖口“东坡食府”,飨全鱼宴,食指大动。饕餮数鱼而不能名之,惶惶乎善哉!
奔婺源。经景德镇,参观“官窑瓷器馆”。庞大修伟,产销一体;品类繁盛,美不胜收。适大雨如注。导购如花,巧舌如簧,虑不得脱,幸无迫购之虞。旋雨止。
暮投三清山,邀旅友共饮“上饶大曲”。道骨仙风,人山合一。
诗云:
石钟命名聚争讼,
雄踞鄱口为谁雄?
但得江湖共一色,
海晏河清国运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