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 见习记者 黄凤媛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停车难已成为困扰广大市民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和商业繁华地段。为了缓解这一民生痛点,我市多方积极探索,通过开放“潮汐车位”、推行“商居共享”停车模式、推出包月优惠及全市通停卡等创新举措,有效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改善市民的停车体验,大大减少“停车焦虑”。
开放“潮汐车位”
固定时段免费停
夜幕降临,陆渡街道横沥集宿区一带渐渐热闹起来,停车难题也随之而来。记者从横沥村获悉,横沥集宿区人口密度大,大约居住了800人,私家车登记超250辆,但小区内最多只能停放140多辆车。夜间,随着居民下班,车位资源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更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为缓解这一问题,陆渡街道积极响应市民需求,在便民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停车场内划设了近50个“潮汐车位”,专供市民夜间免费停放。陆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距离横沥集宿区只有500米左右。
市民刘庆保是横沥集宿区的居民,他表示:“以前车位紧张得不得了,现在有了‘潮汐车位’,虽然要多走几步路,但总比停错地方罚款好。”
晚上,居住在景湖花苑小区的吴女士下班后,直接将车开到了陆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停车场,然后步行回家。“因为我住的小区没有固定车位,停在弄堂里会妨碍他人出行,有时候还需要挪车。”吴女士说,“但自从这边设置了‘潮汐车位’,我就把车停在这里,步行几分钟就到家了。”
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的停车规律展现出鲜明的“潮汐性”,日间停车需求旺盛,夜间车位相对充裕。记者从市城管局停车管理所获悉,早在2019年4月,我市第一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14个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到如今,全市已有4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超2100个车位错时开放,在固定时间段内,市民可以安心将车辆停放在这些车位上,无需担心被贴罚单或造成交通拥堵。统计数据显示,市委老干部局、市体育馆、城厢镇综治中心等单位的共享停车位利用率非常高。
“商居共享”模式
最高不超过4元
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外,我市还积极推广“商居共享”停车模式。“商居共享”停车模式于2023年推出,是在不影响商业体经营的情况下,整合商业停车场车位资源,利用其夜间闲置车位较多的特性,降低夜间收费标准,以临时停车的收费标准,开放给周边居民使用,方便周边老旧小区居民停车,同时也能增加商业停车场的经济收益,形成商居共享共赢局面。
在实行“商居共享”停车模式前,商业停车场里市民夜间停车费用最高可达20元,实行该模式后,市民在优惠时间段内停车,最高只需支付4元。
目前,全市已有15个商业停车场被纳入“商居共享”停车范畴,市民只需在“太e停”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上进行注册并积累一定的停车积分,即可享受优惠。为了进一步鼓励市民使用共享车位,部分公共停车场还实行了优惠收费标准。例如,南园路停车场、双拥公园停车场等5个公共停车场,在共享时段内实行2小时内免费、超时按次收费的政策。
试点包月优惠
涉及22个停车点
今年4月1日起,市城发集团下属苏州市太易停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市部分道路公共停车点试点停车包月优惠,缓解区域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切实提升道路停车泊位利用率,为周边居民和商铺提供了更加便捷、经济的停车选择。
考虑到周边商铺和住宅的数量、市民停车需求等因素,纳入试点的道路公共停车点有洛阳东路停车点、柳州路停车点、庆阳路停车点、柴行街停车点。每个泊位包月费用为150元,签约缴费后,车辆停在相应试点的停车泊位上不会产生费用。与原先的收费模式相比,最高可省1000元左右。不过,试点的停车泊位对所有市民开放,包月车辆临时占用的车位为不固定车位,无法确保包月车辆停车时必有车位。
如今,全市共有22个道路停车点提供包月服务,涉及娄东街道、城厢镇、沙溪镇、双凤镇、浮桥镇、璜泾镇、浏河镇,多的有30个包月车位,少的也有10个,一些抢手的点位,包月车位一经推出就被抢光,还有市民直接购买包年服务。接下来,停车点位上的包月泊位数量会根据实际情况及周边市民的需求随时进行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停车管理服务水平,苏州市太易停停车管理有限公司还推出了“全市通停卡”。该卡针对全市范围内停车需求较大的市民推出,实行包月制收费,每月费用为700元/辆。持卡市民可以在全市172个特许经营停车点位(包括停车场及道路停车点)自由停车,实现“一卡在手,全市通停”,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
随着潮汐车位、共享停车、包月优惠、全市通停卡等举措的推行及创新停车管理模式的深入实施,我市在缓解停车难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我市将继续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以更智能、更便捷的停车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