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路上

  □刘春华

  五一前夕,我一早从居住地步行往南郊而来。虽是个阴天,但天气不凉不热,清晨的风夹杂着花香,让我顿觉神清气爽。这时马路上的车已多了,学生骑着电动车或自行车从我身边匆匆而过。背着书包,走着路的学生则不慌不忙,一看就知道是赶早的小学生。此时离到校时间还早,因此比较悠闲。

  二十年前,我从居住地到位于新华路的新华书店买书时,总是走路去。十多公里的路程,沿郑和路而行,再从县府街穿过来,到达人民南路。冬天走得甚为舒服,走一段路,全身就热乎了。夏天却走得甚为辛苦,烈日凌空,地上像着了火一样,即便沿树荫而行,也是酷热难耐。见那边有个小公园,古色古香的凉亭隐在树木中,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水面上。立在桥上看桥下,水里金鱼悠然游曳。为省下钱买书,即使很渴,我也舍不得买瓶水喝。一路前行,不时会看到一爿窝在街边的小书店,我便在店前停下,眼睛贪婪地巡视着柜台上花花绿绿的报刊杂志。当时,这样的小书店和报刊亭,在太仓市区随处可见,捎带卖水和饮料。

  去市区多了,我便对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都熟络了,也统计过太仓市区有多少家小书店和报刊亭,甚而哪里有废品收购站,我也知道个七七八八。因为废品收购站是个“淘金”的地方,在那儿,往往能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书。那真是太令我欣喜若狂了。

  在那时,我也走捷径,就是从现在的朝阳东路,一直走到朝阳西路与人民路交接处,再转而往北,往新华书店而来。有时因为猎奇赏景,一直走到204国道,然后走到204国道和县府西街相交处,进入县府西街;或从新华路过去,到达新华书店。那时朝阳东路还没通,便从大庆南边穿过来,到东仓路,或者从锦州路过来,到达上海东路,再沿上海东路转到人民南路,再走到新华书店。

  现在,我正走在朝阳路上。太仓变化得实在太快了,很多街名路名都改了,更不要说沿途的景物了。我的眼睛努力搜寻着,辨析着眼前的景物。当看到一栋依然还在的建筑时,我便无比欢喜,于是便在脑子里还原出十多年前周边的样貌。就像市民公园,多年前是一片杂草地,散落着一些厂房和民房。从市民公园过来,脚步不停,便是半泾河。一路过去,看到沿围墙攀附的蔷薇花,我忙掏出手机拍照,并发给亲朋好友,与他们分享我在路上的快乐。在路上,随着脚步的行与止,那份自由带来的惬意灌顶灵魂。

  沿朝阳东路继续前行,我发现多年前的工厂还在,于是,就像看到熟悉的老朋友般向它们投以深情的目光。柳枝垂碧,小径幽长,大可以收获一帘幽思;河水泛波,雀影隐匿,也可以寄托一缕遐思。新的景物,让我倍感新奇,而似曾相识的画面,却在那儿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让我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厚重。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和过去的我相逢。我们相互拥抱,相互攀谈。我无比惊喜和幸福,并且惆怅。我在那久久伫立,不舍离开。

  到太平南路,我转而往南郊而来。走在南珠大桥上,我再次掏出手机把美景拍下来。从居住地到太平南路,再从太平南路到海运堤,然后到人民新路,再从人民新路转而向西,到达媒体中心。我走走停停,一共用了两个多小时。

  回来时,我沿人民新路过城南大桥,到达南丁园。南丁园是一个老社区。二十多年前,我和一个记者朋友来过这里,并且在这儿的一家书店买了一套二手武侠小说。这片古旧的房屋,让我想起了太仓二十多年前的样貌。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太仓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从南丁园出来,我回到了太平南路,继续沿街而行。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我很想再看看多年前的小书店和报刊亭,却没能看到。它们像我的青春岁月一样消失了。

  这条路,也正如我的写作之路。它无比漫长而艰辛,让我吃尽了苦头,磕碰得遍体鳞伤,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我仍不肯回头,依然在这条路上耕耘奋斗。

  一路上,我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有的和我相向而行,有的同我擦肩而过,但无论是金石之交,还是萍水相逢,他们都给予了我教导,给予了我帮助和温暖,让我的人生变得丰盈和富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民生·热线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修文行
有山怀玉
锦溪小景 (油画)
在路上
征稿启事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在路上 2024-05-31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