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去年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00余件,接待和接听法律咨询超8900批次,连续六年提前完成省司法厅下达的办案目标……去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以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社会化、品牌化为引领,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效,不断加大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法律援助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
提高法律援助专业化程度。市法律援助中心通过完善法律援助律师库建设,逐步扩大法律援助律师储备,并举办专门培训,提升法律援助律师专业水平。同时,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律师评分机制,对律师办案和值班进行评分。加强12348专业服务团建设,探索专职律师常驻法律援助中心机制。建立案件质量同行评审团,加强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开展重大疑难案件指导。
提升法律援助智能化水平。市法律援助中心全面推进互联网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法援”和法律援助远程服务网络体系,强化远程服务能力。加强法律援助管理系统使用,建立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机制和制度,逐步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将中心打造成集现场接待、远程办理、电话服务“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完善法律援助标准化体系。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健全受理、审查、指派、承办环节的工作程序、制度和服务标准,重点完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制度、紧急状况先行法律援助制度,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机制,按照不同类型案件分类建立相应的律师名录进行公示,把指派权交给群众,让受援人现场“点单”。
推进法律援助社会化进程。全市建设28家法律援助工作站,150多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站点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应援速援应急机制和服务圈。与此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加大刑事诉讼律师辩护全覆盖推进力度,提高刑事案件中申请类案件的比例,并加强律师值班工作,规范认罪认罚律师见证、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程序。此外,中心还健全完善与公检法等部门的衔接配合机制,优化通知辩护案件范围,依法保障法律援助律师会见、阅卷等权利;加强与法院、人社、民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完善联动响应、案件流转等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援助指引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对困难群体的有效覆盖。
打造法律援助品牌化产品。市法律援助中心在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情暖农民工”等活动的同时,推动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在服务品牌、创新品牌上全面发力,选树、培育各具特色的品牌系列和集群,并通过新媒体等载体集中展示法律援助特色典型和品牌亮点,提炼经验做法,形成可观可感的标志性成果。此外,中心建立完善互鉴学习机制,以多种形式展示品牌建设成效,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法律援助暖民心,真情服务解民忧。下阶段,市法律援助中心将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继续努力打造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社会化、品牌化的法律援助服务与产品,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效,为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图景提供优质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