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媛
太仓市行政审批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坚持以数字改革赋能政务发展,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等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完善两个“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审批服务水平,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助力打造“5E·太舒心”营商环境品牌,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企业信心,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注入政务服务强大动能。
2023年成绩单
■ 我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48739户,同比增长3.6%
■ 122个新增新建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从立项到开工平均审批时间6天
■ 1160个公共资源项目“不见面”交易占比超95%
■ 各类保函5843单,减少企业投标成本1800万元
■ 一网通办平台注册用户超60万,全年访问量超790万人次
■ 41个“一件事”累计办件167.6万件
■ 税费线上一码同缴3.56亿元
“一网通办”
以数字政务助推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将“一件事”改革作为深化“一网通办”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效能的重要抓手,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在省定标准26项“一件事”的基础上,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推出“居民充电桩报装”“企业上市合规性审查”等15项“一件事”集成服务。“一件事”改革平均压缩审批时限75%,压缩审批环节70%,获省政府办公厅“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督查激励。
二是加强“太仓一网通办平台”建设。以建设“太仓一网通办平台”为基础,打造线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实现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和窗口端四端融合。全面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对上实现与省政务办、发改、住建等10余个业务系统数据对接;本级实现“太仓一网通办平台”市、镇(街道)、村(社区)“1+9+157”个点全覆盖。2086个政务服务事项可“一网申办”,网办率97.6%,不见面办理率96%,“好差评”评价满意率99.9%。
三是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依托全市135个银行网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社区综合自助机全覆盖。创新试点“政务+警务”帮代办工作模式。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与上海嘉定等地开通长三角“虚拟窗口”,与区域内65个地市系统互联,全省率先实现26个事项“跨省即办”、189个事项“跨省通办”。
标准化政务服务
以放管结合构建闭环管理机制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对照省、苏州市部署要求,动态调整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92项,梳理行政备案事项265个,摸排2139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情况并梳理负面清单,梳理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发布区镇中心《政务服务指引》,推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4.4%,即办件占比84.7%。
二是加快“审管执信”试点应用。建设“审管执信”系统,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对接全市监管、执法、信用等7个部门业务系统,实现部门数据联通。梳理本级“审管执信”事项清单600项,创新推出“排水许可全链管理”“户外广告无证监管”“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移出”“违建认定”“劳动纠纷”5个社会性监管应用场景,加快实现“审管执信”闭环规范管理、智能精准治理。
全链条审批服务
以极限速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市场准入便利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时间平均压缩至2小时内,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三大件”电子化模式全覆盖。法人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发放率超70%。全省率先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完成线上银行开户。新增“住宿”“餐饮店”等8个行业综合许可应用场景。探索“AI+智慧商事登记”,实现企业“口述登记”。落实“个转企”国家试点工作,办理苏州首家“个转企”证照联办登记。推进市场主体“1+N”注销套餐试点,已办理1917件。
二是工程建设审批机制进一步优化。做优“三线平行”“红色代办”审批服务机制,全市122个新增新建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6天,新供地项目“拿地即开工”率达30%。整合各类专项竣工验收事项,推行分阶段联合验收流程,打通太仓市投资建设平台与省住建厅验收备案、多测合一、不动产登记等平台,实行“一份指南,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分段联办”的运作模式,将原先需分8次单独申报的验收项目压缩为2次,材料精简32%。
三是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进一步提效。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全流程“不见面”交易。率先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信用承诺”替代,减少企业资金占用13.3亿元。免收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无抵押无担保“政采贷”210万元。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领域应用。两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入选苏州首批试点推广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