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综合
上一期3   4下一期  
坚持项目为王 突出招大引强~~~
~~~——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首批优秀~~~
争“香”斗“味”~~~
~~~方便市民就医
返回太仓日报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楫扬帆逐高浪 彩云长在有新天
——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志婷

  

  江海潮涌,奋楫扬帆。

  铺开新时代太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壮阔画卷,我们可以看到阔步在新时代的坚定豪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荡娄东大地,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可以看到浸润在细微处的文明风尚——在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街头,行车有序、友善和谐;在城乡,移风易俗、邻里相亲。

  可以看到凝聚在“太仓故事”中的奋进力量——“幸福太仓”频频出圈,“四篇文章”备受关注,小城人民的奋斗故事,小变化中的发展成就,唱响了现代化建设的太仓旋律。

  可以看到充盈在网络空间中的清风正气——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作品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主旋律正在高扬,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正在形成。

  可以看到创新中愈发闪光的文化新韵——太仓美术馆新馆传承着传统山水意境,打开新的艺术空间;“江南丝竹”古韵今声,“娄东文化”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守正创新担使命,凝心聚力奏强音,为拼出“太仓速度”、全力突破跨越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思想旗帜高高飘扬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全市上下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让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市委带头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推动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在全市火热开展;双凤镇庆丰村的农家院里,田园UP主、“95后”新农人操着一口乡音,一边泡着茶,一边和乡亲们拉家常,用“土话”“大白话”讲出群众“心里话”,以“小切口”“小视角”讲述“大道理”;背靠窗外的壮阔岸线,港区的码头工人们围坐在一起,利用“班前一刻钟”的碎片时间,和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党务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大家轮流结合自身经历谈心得,立足岗位工作讲体会,讨论热烈而务实……

  理论宣讲“有滋味”,党的声音“进万家”。近年来,我市持续在拓展理论宣讲空间、锻造理论宣讲队伍、创新理论宣讲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打造“影前一分钟”“戏前一刻钟”“班前一刻钟”等宣讲品牌,推出庭院课堂、书场课堂、游园课堂等特色课堂,举办“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发掘培养一批“政治好、懂地情、善表达、能力强”的“娄城飞燕”宣讲骨干,让党课添“趣味”“鲜味”,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一场场热气腾腾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感而发的思想交流,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创新项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基层每一处“神经末梢”。我市连续多年获评省党员冬训工作示范市,“理论飞燕”进万家项目荣获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乡音收音机”在苏州全市推广。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市携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组建太仓研究中心,在太仓市撤县建市30周年之际,共同发布“所地合作”30周年成果集和战略合作课题选题,开展兼具理论高度、国际视野、太仓实践的调查研究,以“理论之桨”“实践之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太仓实践迈上新台阶。

  时代旋律高亢嘹亮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握好时度效,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流量。

  主题宣传澎湃有力。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太仓发展的重要节点,全市新闻战线精心策划重大主题报道,开设《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非凡十年》《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一见三十年 而立再出发》等专题专栏。

  一篇篇生动报道、一个个精彩现场,带领读者、观众沉浸式触摸城市发展、感知城市温度,传递出太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幸福太仓的城市画卷,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太仓篇章的磅礴精神力量。

  我市故事频频出圈。五年来,我市20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在上级主流媒体高规格、高频次发出“太仓声音”。2023年,三十而立的太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新华社、中国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围绕太仓市撤县建市30周年、深耕对德合作30周年主题,推出重磅报道,其中新华社通过《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矩阵,整版刊发《寻路太仓》《同心同“德”30年——探寻中德合作的“太仓密码”》等报道,同步播发英文全球文字通稿,并联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道琼斯市场观察网等28家国际新闻媒体持续刊发系列报道,全球传播量过亿。

  太仓声音唱响海外。作为中国的“德企之乡”,我市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外宣传,打造“Discover Taicang”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特别开设了德文脸谱专页,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德文社交媒体的县级市。先后组织外籍粉丝来太开展“走读中国,走进太仓”“发现太仓,外籍网红走进中国德企之乡”等线下活动,承办“Hi jiangsu”外媒访苏活动等品牌活动,向世界展现了我市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形象,也让太仓好声音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

  文明新风拂遍城乡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亮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最好名片。

  璜泾镇新华村的十几任党员干部接力成为村民老杨的“腿”,陪他“走”过半个世纪;“归庄阿姨”梁雪芳一声承诺,“从头开始”服务老人25载,志愿服务时长超8000个小时;24岁的汪佳敏在生日当天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捐献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回首过去,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瞬间感动。这些闪现人性光芒的凡人善举,共同绘就了太仓这座城市的最美文明拼图。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中国好人”15位、“江苏好人”22位、“江苏最美人物”3位、“新时代江苏好少年”3位、“苏州时代新人”21位、“新时代苏州好少年”10位。30余万名注册志愿者和1500余个注册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助老帮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风尚在城乡间涌动。

  统筹师资资源,提供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调配服务资源,开展点亮星空“夜模式”“温暖秋冬”等特色活动;在武港码头、太仓边检执勤一队集宿区开展“警企共建”篮球友谊赛;在玖龙纸业集宿区开展公益电影展映……前不久,太仓沿江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开展“集宿温暖+1℃”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在20个集宿区开展活动50余场,覆盖职工近万人。这是我市高质量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明实践“十百千万”提升工程,在全省首创推进建设文明实践区域分中心,积极探索行业、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互联互通机制,把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活动融入群众生活,将工作做进群众心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春风吹遍城乡、沁润人心;发布推广移风易俗“太风尚10条”新规,文明家庭诚信积分管理等在苏州全市推广。

  文明不仅是一种城市气质,更代表着一种生活品质。2023年末,浏河镇东方社区收到了一对老夫妻送来的感谢信。老两口为楼道里刮起的“文明旋风”点赞,“文明旋风”不仅让楼道更显明亮美观,也让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友爱。

  近年来,我市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千楼万院焕新颜”文明楼道建设专项行动,以及老旧小区、农贸小区提档升级工程,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做优城市环境、彰显城市特色,打造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高品质城市空间,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2020年,太仓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网络空间气清天朗

  这些年,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创造了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拓展了社会治理的新领域。我市持续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成立太仓市网络综合治理中心,积极探索“网络+网格”双网融合共治路径,实现市镇村三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覆盖,成功入选全省县域网络综合治理创新试点。策划推出“漫话清朗”等网络普法栏目,组织开展“网聚娄城·普法润网”等宣讲活动,强化网站平台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受理处置,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安全用网构建坚实网络屏障。

  当数字化的“快捷”,遇上老年人的“慢热”,便形成了一道“数字鸿沟”。我市深入开展“智享时代·银龄生活”幸福关爱行动,组建志愿团队,编写老年人智能手机运用、老年人防范网络诈骗专业教材,持续开展线下公益培训教学、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智享”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市在数字城市、网络安全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打造“4+X”网络安全统筹协同工作机制,全省率先建成县域常态化网络安全众测体系,成为全省首个自主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县级市,数字安全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十大实践案例。深入开展产学研融合创新,高新区获评江苏省首批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

  2023年11月,“太仓发布”微信公众号获评全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新媒体账号。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平台,以及展现太仓城市形象的最美窗口,目前,“太仓发布”已形成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以微博号、抖音号、头条号、海媒号为四大驱动平台的“一核四驱”政务新媒体生态矩阵,全网粉丝数量突破160万。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占互联网“舆论场”,持续壮大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探索新时代互联网行业党群工作新模式,启用苏州首家市级互联网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建立“1+1+N”互联网行业党群工作格局,打造互联网党建同心圆。

  一次次创新探索、破圈突围,将文明之种播撒于网络空间,推动网络文明在娄东大地蔚然成风。

  文化事业谱写华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江南丝竹发源地、娄东文化发祥地,既有许多物质、非物质的文化本体,更有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挖掘太仓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我市入海口、出海处区位优势,持续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最美窗口”,不断擦亮娄东文化名片。

  外观是白色清水混凝土风格、整体色调为黑白灰,新落成的太仓美术馆新馆融入传统园林元素与娄东山水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为广大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为城市增添艺术魅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创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不断完善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1+14+78+N”的城市书网体系。从掩映在园林、公园中的娄东书房,到家门口的农家书屋,再到古色古香的老街书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高颜值公共文化空间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成为热门文化打卡地。

  这背后,是我市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群众满意、引领全国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懈努力。为了让始于颜值的“乍见之欢”成为朝夕相伴的“久处不厌”,我市不仅在硬件上下功夫,还苦练内功,通过分层分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文化惠民活动,推深做实文化惠民工程,让城乡百姓共享“文化大餐”。

  文化事业枝繁叶茂,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引领激励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中创新、在超越中突破,推出一批反映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国之进、太仓之美的“现象级”精品力作。沪剧《小卫警官》等多部作品获评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入夜时分,走进南园来一场行进式夜游,在婉转低沉的古琴、翩若惊鸿的古典舞、清耳悦心的江南丝竹、轻柔涓细的箫声中感受江南的独特魅力。去长江畔的郑和公园,回望六百多年前的航海印记,收获一站式的吃喝玩乐体验。我市积极抢滩文化创新蓝海,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正不断擦亮我市文化符号,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加快建设,以及电影《郑和下西洋1:沧海幽冥》的拍摄制作,我市江尾海头的区位优势以及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的标识将更加鲜明。

  前行之路思想引领,大潮奔涌文化当先。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为拼出“太仓速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周刊·新知
   第04版:周刊·金融
推动全市招商工作量质齐飞
奋楫扬帆逐高浪 彩云长在有新天
我市通过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市验收
17款大米角逐“太仓好大米”
市中医医院推出“治未病错时门诊”
太仓日报要闻·综合02奋楫扬帆逐高浪 彩云长在有新天 2024-01-03 2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