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钟其
虽然校园生活于我早已渐行渐远,但是优美的校园歌曲,仍常常萦绕在我耳畔,让我眷恋难忘。
我第一次听到校园歌曲是在1979年,那年,“中国夜莺”——著名女歌手朱逢博率先在大陆舞台上唱响了《踏浪》《橄榄树》《我的情诗》等一批台湾校园歌曲。我当时正在县中代课,上课之余,常会聚到音乐老师吴老师宿舍听歌。吴老师会摆弄收音机、组装黑白小电视等,那时,我们边看黑白小电视边听歌。朱逢博唱的这些歌曲节奏轻快、曲调流畅,歌词中充满诗情画意和校园风情,而且性情率真、活力四射,再加上她细腻深情的演唱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们惊为天籁。接着,在1980年,朱逢博老师又演唱了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和《脚印》等,从而拉开了大陆校园歌曲的帷幕,并很快形成了一道引领校园潮流的风景线。
那个时期,我们还听了卓依婷演唱的《兰花草》、王梦麟演唱的《雨中即景》、刘文正的《三月里的小雨》、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以及叶佳修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校园歌曲,吴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在音乐课上向同学推荐、教唱,于是,校园中不时就能听到这种清新的旋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由于歌词顺口优美,歌曲活泼悠扬,故传唱度极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县中校园,大家高兴之时便会哼唱。
其中,罗大佑的《童年》最让我心动不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我们的童年就曾在池边树上捉过知了,在花丛中拍过蝴蝶,当然也曾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下课,女生可以玩跳橡皮筋,男生玩斗鸡、抽绳等游戏。这首歌直击心田,让人忆起难忘的校园生活、金色童年和少年趣事。
接着,由王洁实、谢莉斯演唱的《校园的早晨》又风靡一时:“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首创作灵感源于辽宁大学校园生活的歌曲,既有现实感,又励志激奋,一经推出就受到大学生的热捧,进而影响中学,一时红遍大中院校。
那个年代,我们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更没有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幸好,我们有这些美好的校园歌曲作伴,让青春激情飞扬,更让理想纷呈饱满。
就在这时,一纸调令,将我调离了县中,但是我和校园歌曲的情缘未了。
开始时,我在教育局负责教育区域性综合改革,但很快,领导就让我负责德育工作并兼市德育教研员,于是,对校园歌曲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继续热情关注。
那时到各学校调研督导,校园歌曲在农村学校也是不绝于耳。尤其是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等,更将校园歌曲推向了巅峰。
记得当年苏州市教委组织主题班会评比活动,每个县市都要推荐一个班级参加评比。为此,我们先在太仓组织初评,有一所中学参评的班会用“成人仪式”压轴,其标题与励志的校园歌曲同名——《我的未来不是梦》,开始和结尾都沉浸在歌声中。校园歌曲既使班会课生动活泼,又激励大家脚踏实地,面向未来。后来,我据此写了篇《校园歌曲的德育功能》发表在《苏州教育学会会刊》上。
时间来到21世纪,又一首校园歌曲《隐形的翅膀》娓娓唱来:“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到了2008年,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在师生联欢会上带领学生唱这首歌,更是引起学界轰动。然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居然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由于相关歌曲几乎生生会唱,贴近校园生活,故许多学子都能大胆放飞理想,高分作文比比皆是,同时也引导语文、作文教学要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实际。
时光流逝,白驹过隙,我到了退休年龄。虽然离开了教育岗位,但仍然喜欢听综艺频道和抖音中的校园歌曲。特别是好几次参加历届学子毕业30周年、40周年等庆典活动,都曾遇到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音乐、星光,样样都浪漫。烦恼、忧愁,都与我无关。这是我们的舞台,散发魅力趁现在,让汗水尽情飘散。”校园歌曲俨然成为一种青春的激情呼唤、一个时代的流行标签和几代人的永恒记忆。2021年,“音乐诗人”李健专门为其母校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而创作的《一路花香一路唱》,更是标志着校园歌曲一路走来生生不息、久唱不衰、青春永驻。
一直到现在,我依然乐于与校园歌曲同行,常会不由自主地浅唱低吟:“琴棋书画唱出美妙的乐章,丝路上泾水碧波荡荡,动人的旋律在这里唱响……一路的花香一路芬芳,美丽的心情在这里起航……”虽然岁月不能倒流,虽然白发已爬上双鬓,但校园歌曲能让青春气息在胸中激荡,这样的自娱,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