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荫
素有“华东漓江”之称的瓯江蜿蜒曲折,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最终独流汇入东海。瓯江两岸,重峦叠嶂,绵延起伏,殊为秀丽。
一条瓯江迤逦穿境而过,青田境内溪谷纵横,峰峦叠翠,烟波秀丽。小满时节,我们作协团一行沿着瓯江顺流而下,创作采风,两岸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尽收眼底。
青田,青青的田野,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发达的瓯江生态水系成就了绿水青山的青田。以“侨石”文化为魂,来青田,赏石雕,游山水,逛侨乡,购洋货。青田,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
青田有看头,有味道。
藏在大山深处,青田有石。
“中国石都,世界青田。”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青田石以青色为基色主调,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印材之一。青田石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石美刻,美轮美奂,精致典雅。作为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青田石与书画家、作家缘分深厚。提及此行有青田一站,不少诗人、作家翘首以待,甫到青田,便打听石材市场、石雕城,期待能用青田石刻个闲章,捡个镇子或摆件。第二天上午,赶在去景点之前,我们直奔青田石雕城,品赏石雕,购买石材。有个正在学篆刻的女作家,刚进石雕城就买下了一堆印章石材。她说,不虚此行。玉雕商家乐滋滋地开了单,买印章的还真不少。
郭沫若有诗云:“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竞相宜。”青田石,伴着青田人走天下,充分体现了石雕之于青田的意义。青田的智慧和文化,如同石雕那般大气精致,开放包容。
藏在大山深处,青田有湖。
千峡湖烟波沆漭,云影掠天,千峰屏峙,风姿绰约,有着罕见的高山峡湾风景和生态美景,是一处自然的峡湾秘境,也是一处心灵的世外桃源。我们坐上一艘游轮,徜徉于波光粼粼的万顷湖面,仿佛穿梭于瑞士日内瓦湖。千峡环湖,美不胜收。湖面上微风习习,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藏在大山深处,青田有侨。
“中国青田,幸福侨乡。”早在清初,青田人便有了撬开山门、跨出国门的壮举。据民国时期英文版的《中国年鉴》记载,“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就有少数国人循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经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居多,贩卖青田石制品。”300余年的华侨史,造就了一个33万之众、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青田华侨群体,同时也雕琢出一个具有浓郁风情的华侨名城。
青田华侨,遍布世界,大气奔放,卓尔不群,欧陆风情,雅致醇和。有句话说得好:“青田的华侨,是出国的石头;青田的石头,是不出国的华侨。”漫步于临江东路上,随处可见欧式建筑、欧陆风情。英国维多利亚式、法国文艺复兴式、德国古典主义式……构筑起“小外滩”的景观。此行住宿于青田的两个夜晚,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来到瓯江边观赏夜景。站在步行街的网红桥上,两岸高楼林立,夜色璀璨,桥头有个女主播正在视频直播,粉丝量超过20万。很难想象,大山深处竟有如此繁华的城市夜景。这里离瓯江出海口只有20来公里,可以想象,世代青田人带着青田石和青田石雕,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出大山,走向山海。
藏在大山深处,青田有货。
青田洋货,世界超市。青田洋货琳琅满目,以其商品多、货源正、价格便宜的优势,攒足了人气。“买全球,卖全球”就在大山之中,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7万多种进口商品,无论是侨乡进口商品城还是商业超市、农贸市场,货品丰富。咖吧、酒吧、西餐厅消费火爆,喝咖啡、品红酒、吃牛排成了青田人的生活方式。
“美食、美酒、美妆、美购”,我们一行自然不能免俗,前往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闲逛,进口牙刷、酱油、香肠、咖啡、苏打饼干等,不少人都一一收入购物袋,收获满满。
青田,素以“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闻名中外。千年石文化,百年华侨史,青田人吸纳了瓯江山水的灵秀和韧性,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