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朋)近日,同住一层楼对门的在太务工人员边某(化名)与骊某(化名)因琐事发生口角,双方多次争吵无果。后边某来到乡音调解室寻求帮助。调解员在大致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将双方约到了乡音调解室。
调解员们先是发挥乡情、乡音的优势,缓和了双方的情绪,接着从情理法角度出发,用家乡话分别做了双方工作。最终,双方就此事握手言和,昔日邻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友好。双方对调解员老乡的调解十分认可,骊某还特地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2017年,沙溪镇成立了乡音调解室,邀请社区民警、劳动争议调解员担任兼职调解员,同时将所在地企业家、党员等吸纳为特邀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在沙务工人员群体突出存在的矛盾纠纷及法治需求,沙溪镇司法所与乡音调解员们还开展了乡音座谈会。座谈中,该镇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解答了劳动关系、企业用工规范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司法所工作人员围绕人民调解工作的程序、技巧、调解协议的制作进行了讲解。座谈会后,沙溪法庭法官王月还就劳动争议审判实务问题探析开展了法治讲座,为用工单位进行了法律风险提醒,增强了乡音调解员及企业对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