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钥匙丢了,出门走几步就能配上;鞋子破了、开裂了,在街头就能补好;衣服、包包的拉链不顺滑了,老师傅用钳子夹一夹、蜡擦一擦就好了……曾经的街头巷尾,“小修小补”摊位随处可见,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实惠。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它们渐渐难觅踪迹。
2021年,苏州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就包括便民维修点的建设;今年年初,商务部表示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小修小补”再次受到关注。在太仓,谁还在坚守着“小修小补”?这个行业如今有什么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像做生意又像交朋友
“小修小补”有温度
新城弄中有太仓最大的一个便民服务点,10余个维修摊位在这里一字排开,每个摊位大约四五平方米,放上维修台、配件箱以及供顾客坐的凳子后,显得有些拥挤。
展师傅的维修摊位是这个便民服务点东面第2个摊位,提供配钥匙、配锁、修鞋、修拉链等服务。年近七旬的展师傅从事这行已近40年时间,以前他在卖秧桥附近摆摊,新城弄便民服务点建成后,就搬到了这里。最初,展师傅就是修修鞋子和拉链,后来学会了配钥匙,现在,配钥匙、配锁已经是他最主要的生意。
正说着,一位外卖小哥来到展师傅的摊位前,问他能否配一把钥匙,展师傅拿起钥匙打量一番后,表示可以配,然后熟练地打开机器操作起来,不到3分钟就配好了一把新钥匙,展师傅又用锉刀加工了几下,并叮嘱小哥如果回家后开不了门,就再拿来加工下。之后,外卖小哥又掏出另一把有点歪的钥匙,问展师傅能不能帮忙处理下,展师傅二话没说,很快就帮他修好了,并且没有另外收费。
华盛园便民服务点的张师傅主要修电动车和三轮车。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准备为一位老人补三轮车车胎,扒胎、打气、浸水,张师傅很快就找到了一处漏气点,等检查完整条车胎且没有发现新的漏气点后,张师傅便开始补胎。补好后,张师傅又开始检查外胎,查找漏气原因,最终,成功修好了车胎。
等张师傅修完,老人发现身上只有4元零钱,少了1元,张师傅连声回答,“只管走,没事的”。张师傅说,找他的很多是老顾客,不少还是在别的地方摆摊时就认识的,自己到这摆摊,他们又跟过来,有时候没事还会过来聊聊天,像老朋友一样,“一定要给他们修好”。
摊主普遍过退休年龄
“小修小补”面临后继乏人困境
今年68岁的张师傅从事这行已经40年。他之前在工厂上班时,就利用业余时间搞修理,后来工厂关闭了,张师傅就一心一意搞修理,开始是修自行车,后来修摩托车、助动车,现在修电动车,还有一些老人使用的三轮车。
张师傅说,现在做“小修小补”的,年龄普遍和他差不多,新城弄便民服务点10余个摊位的摊主,只有一位小吴师傅没到退休年龄,但也已经50多岁了,华盛园便民服务点的5个“小修小补”摊主,也只有两个人没到退休年龄,其中一个马上就要到了,另一个也已经50多岁了。
张师傅说,没有年轻人愿意做这行也正常,“小修小补”缺不了,但生意普遍不好,他们做这行,一是放不下手艺和老顾客,二是自己有退休金,“不靠这生活,平时解解闷”,但像小吴师傅那样年纪轻些的,要把生意做好,完全靠这行谋生,还是有些困难。
张师傅所说的小吴师傅除了在新城弄便民服务点有一个摊位外,还有一间相邻的门面房。门面房的一面墙上陈列着很多密码门锁,另一面墙上,则是很多汽车钥匙配件。吴师傅告诉记者,他从事这行也有30多年了,现在除了配钥匙外,主要是提供上门开锁、装锁以及制作门禁卡等服务,接到顾客电话,他就上门服务,乡镇上的生意就开汽车去,市区的就开电动车,“生意还过得去”。
当记者问有没有年轻人提出要学修补手艺时,张师傅说,从来没有,而且这手艺也不用学,多看看就会了,“年轻人的选择很多,要做这行很难”。
留住便民服务
为“小修小补”手艺人“安家”
虽然感叹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行,但说起这一年多来经营环境的改变,张师傅还是很高兴。
张师傅告诉记者,搬到华盛园便民服务点之前,他在附近一处场地上摆摊,每天出摊、收摊很麻烦,天气不好时还不能正常经营,有时还会和商户起矛盾。去年,社区建成了这处便民服务点,把周边几个“小修小补”摊位都集中到一起,并免费提供简易房,“现在舒适、方便多了”。
记者看到,这些简易房虽然面积不大,但几位师傅都把简易房从中间隔断了,里面半间安装了空调,供自己休息,外面半间用作修理。而张师傅因为要修的电动车和三轮车都比较大,又在外面场地上安装了一把大遮阳伞,修理主要在伞下进行,他的简易房外面半间装了电视,放了几张凳子,张师傅说:“可以让等候的顾客在这休息,位置选择、房子建造等,社区想得很周到。”
同样修理电动车的肖师傅也觉得社区提供的服务不错,他指着边上一辆安装了木柜的小推车说,他以前就推着这辆车子出去摆摊,因为车子小,有些不常用的配件放在家里,要用时还得回家去取,现在则方便得多。
家住新城弄的陆先生告诉记者,每天到新城弄来修修补补的市民不少,这说明“小修小补”的存在很有意义。不管是和以前摆摊相比,还是和其他地方相比,太仓设立的这种便民服务点挺不错,至少能为“小修小补”手艺人遮风挡雨。但现在要推进便民服务圈建设,让“小修小补”更好更有序回归百姓生活,相关部门和社区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比如提供一些更好的场地、完善相关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