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西
“贷款1万元还100万元?有房有车秒贷款,最后房、车都没了?”“标榜低息、无抵押,实则恐吓催收?”……如果遇到以上情况,那就是遭遇了“套路贷”。太仓中行提醒广大市民,牢牢守住“钱袋子”,千万小心别被套路贷“套牢”了!
据了解,“套路贷”是犯罪分子以借款的名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的行为。“套路贷”假借贷款之名,通过虚增债务、签订阴阳合同、虚假诉讼、胁迫逼债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一种违法行为。
“套路贷”套路深
“‘套路贷’一般有以下一些下套路数,大家一定要当心,提高警惕。”太仓中行相关负责人提醒说,“套路贷”会包装成“民间借贷”,或者其合同借款金额大大高于实际借款金额,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套路贷”会制作银行流水,将合同借款金额转给借款人后以现金方式收回,造成虚高合同金额已全部出借给借款人的假象。“套路贷”会单方面肆意认定被害人违约,并要求被害人立即偿还“虚高借款”。在借款人无力马上还款时,重复上述套路,恶意垒高金额。“套路贷”还会软硬兼施“索债”,或者提起虚假诉讼,索要借款人房屋等财产。
“套路贷”“请君入瓮”
据介绍,“套路贷”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房贷类“套路贷”,针对名下有房产的客户,诱骗其贷款,层层设置违约陷阱以强占受害人房产。车贷类“套路贷”,针对抵押机动车的客户,以各种理由恶意造成受害人“违约”,将车辆强行“拖走”或者使用备用钥匙悄悄开走,迫使车主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和“拖车费”。现金贷类“套路贷”,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APP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进行虚假宣传。据悉,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时,除了要提供正常借款需要收集的姓名、身份证、住址、银行卡等财产信息以外,一般还被要求提供超出正常收集范围的个人信息,如通讯录、手机服务密码等,设计“违约”陷阱,后续骚扰受害人亲属、好友等,甚至用辱骂、威胁、恐吓等手段进行催收。
遭遇“套路贷”马上报警
“金融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理性借贷,远离‘套路贷’;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要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的虚假宣传广告。”太仓中行相关负责人提醒说,一旦发现遭遇“套路贷”,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被不法分子恐吓、威胁,在“套路贷”的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财产损失和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