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魄才子的“岁寒三友”
明 唐寅《岁寒三友图》
南宋 马远《岁寒三友图》

  

  

  

  □朱晋訸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人,祖籍晋昌,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在16岁时就考中苏州府秀才第一名,“江南第一才子”赞誉之声鹊起。29岁时,唐寅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高中解元,一时春风得意。次年进京参加会试,因科场舞弊案牵连引来牢狱之灾。从此,唐寅仕途无望,生活穷困,靠卖画为生,从风流才子沦为落魄才子。一度迫于生计进入宁王朱宸濠的幕府,后在宁王造反之前装疯方逃回苏州,余生常靠朋友接济,直至病逝,年仅54岁。客观来讲,用落魄才子作为唐寅的标签,比风流才子更为恰当,更为真实。

  唐伯虎有一幅画作《岁寒三友图》留世,现存刘海粟美术馆,极佳地展示出这位落魄才子“诗书画三绝”的风采。

  画中竹子居上,身姿舒展各异;梅花居中,或花蕾盛开或含苞待放;松树居下,松枝遒劲、松针刚劲。

  画的右上方是题画诗,用行楷写就的一首七绝,是唐伯虎题画诗的一贯书风。结体上重心下沉,显得稳重,用笔中规中矩,笔画粗细鲜有变化,却又有灵动之感。

  其诗文曰:

  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

  只恐人情易番覆,故教写入画图看。

  诗文大意是: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岁月不惧霜雪保持本色。只怕人情反复无常(还不如松竹梅般坚定),所以把松竹梅的样子画下来观看。松竹梅三种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植物,素来作为高尚士人的品格象征,备受尊崇。

  春秋时期的儒家经典《论语》记述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奠定了松树在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诗人元帅”陈毅的诗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使松树坚强、坚韧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竹子在古代文人心目中代表着虚心、坚定和有气节,是高尚人格的象征。画竹的代表人物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创作了大量竹子题材的经典绘画,其题画诗的代表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竹子坚韧的特征极佳地烘托了出来。

  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古今文人谱写了许许多多的诗篇来赞美梅花不惧风雪、傲然盛开的精神。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就描绘了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卓然风采。

  可以想象,当唐伯虎高中解元时,攀附之人何其多。当他落魄无依时,援手之人何其少。唐伯虎饱尝了“人情易番覆”的滋味,也造就了“只恐人情易番覆”的心态。

  唐伯虎常常顾影自怜,在镜中看自己落魄的样子,苏州博物馆收藏有唐伯虎的《龙头诗》可为佐证,诗文如下:

  龙头独对五千文,鼠迹今眠半榻尘。

  万点落花都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樱笋消除谷雨春。

  镜里自看成大笑,一番傀儡下场人。

  这首七律展示出了唐伯虎自嘲的落魄场景。其中尾联“镜里自看成大笑,一番傀儡下场人”,看着镜子里自己落魄的样子,情不自禁地疯癫大笑,把自己的心迹描绘得入木三分。

  “岁寒三友”作为绘画、陶瓷、竹刻等常见的题材之一,早在宋代就得到画家的青睐,“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就创作了《岁寒三友图》。在明代,“岁寒三友”也是广受欢迎的艺术创作题材,明代瓷器的纹饰上也频频使用。

  正因松竹梅拥有不惧严寒、不会“番覆”的高尚品格,而且在文人创作题材中广为流行,所以才会被唐伯虎拿来感慨世事炎凉,写下了这幅诗书画三绝的名作,让赏画者再一次体验其心路历程,再一次为落魄才子扼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民生·热线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落魄才子的“岁寒三友”
虞山品茶
石痴
钉鞋
七律·春天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落魄才子的“岁寒三友” 2023-02-10 2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