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
财
□本报记者 李孝忠
2022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主动攻坚克难,奋力拼出经济发展的“太仓速度”。
聚焦财政核心职能
整合成立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不断追加投资,优化产业方向,成为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重要生产基地与苏州乃至江苏最大的德国智能制造企业,预计2022年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实现产值超过210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这家企业纳税额在高平台上稳步增长,带动了太仓企业不断增加财政贡献。
2022年以来,市财政部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组合式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强化收入分析预测。持续加强与税务、区镇等部门板块间协作配合,整合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镇(区、街道)监管资源,形成“政府牵头、信息共享、部门协作、税款安全”的社会化协税护税网络,全面掌握收入动态,实现税款应收尽收。
减税降费有利于稳定经济和持续恢复市场活力。市财政部门全力支持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税费政策,加强库款监测,强化资金保障,会同税务部门、人民银行发挥退税协同机制作用,切实保障组合式退税工作高效开展,为全市企业稳经营、谋发展注入“强心剂”。全年落实组合式税费优惠163.05亿元,留抵退税40.09亿元,有力推动“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的加速实现。
债务风险必须防范化解。市财政部门严格执行隐性债务化解计划,盘活各类资金资源资产,优化年度化债执行进度,探索拓展化债途径,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2022年共向省财政厅争取发行九批地方政府债券,累计获转贷金额39.98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27.6亿元,新增债券12.38亿元。新增债券项目主要集中在铁路、医疗、教育等领域。
资金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市财政部门全力打好“收、减、控、调”组合拳,严控预算追加,强化执行管理,积极关注项目执行进度,将进度慢、支出难、非紧急、非刚性的支出指标减下来、降到位,收回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等重点支出。将“过紧日子”作为部门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方针,在年初不低于10%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20%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80%因公出国(境)经费,切实强化市与区镇“三保”能力,提升全盘把控水平,实现收支动态平衡,促进财政平稳运行,确保年终顺利“关门”。
提升财政管理质效
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市财政部门坚持工作“一盘棋”推进,研究制定我市预算管理一体化向区镇板块延伸改革实施方案。对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业务规范,提前收集整理区镇存量信息,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岗位功能设置,开展全面学习指导。构建本地区工作专班、区镇财政、软件公司、代理银行全流程工作链条,加强与上级财政和周边县市财政局学习联系,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向区镇板块延伸,有效提升了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预算执行管理精准强化。市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零基预算”理念指导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更好体现预算的政策导向,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精准性。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以省级、苏州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太仓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专项资金全流程管理,形成专项资金管理的全新格局。
一体化管理系统全面铺开。市财政部门优化市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深度融合业务需求完善动态监控,提高资金支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纵深推进区镇预算管理一体化全覆盖,切实做好区镇预算管理一体化沟通协调的“二传手”与培训答疑的“引路人”,促进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的财政信息化格局加速建成,提升我市整体管财理财水平,打通数字财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国有资产管理加速规范。市财政部门大力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组织全市预算单位编制“2021年度行政事业单位性国有资产报告”,严格审核各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资产处置,全年共审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56批次,账面价值5938.05万元。加大重点领域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切实支持我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安排预算资金约10亿元用于市级政府项目投资,并督促及时清理未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的项目,全年共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批37个,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市财政部门持续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制定落实全年重点调研、监督评价计划,2022年共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核查11项,出具检查、核查报告11份;严格开展财政内部监督工作,就财政系统工会、党费户、会计学会及财政稽查大队等4本账册开展审计。落实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出台《太仓市市级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绩效管理实施对象从政策和项目向部门和单位整体拓展,并对纳入2022年度太仓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1704个项目以及207个部门整体绩效开展定期监控及绩效目标调整工作。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市财政部门深耕普惠金融发展沃土,发挥政府资金乘数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2022年共设立政府投资基金4支,总规模超15亿元;市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11支,引导基金认缴总额13.66亿元,拟募资规模150.3亿元,实现放大财政资金11倍。支持经济发展薄弱领域和重点环节,申报2022年度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995.66万元、2023年度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026万元。稳定开展急转贷业务,全年发放应急转贷26笔,累计动用资金12.7亿元,有效化解企业金融风险,维护我市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教育支出水平稳步提升。市财政部门进一步压实教育投入支出责任,严格落实《太仓市“十四五”期间区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做细做实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预算,建立经费常态化保障机制,全力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稳妥开展外来工子弟学校专项治理,督促区镇财政部门将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并及时拨付至监管账户,推动全市教育资源供给优质均衡。2022年市级教育经费支出达10.97亿元。
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市财政部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2022年安排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7亿元用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推动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提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安排“娄东英才专项资金”1.2亿元,对各类人才在项目资助、生活补贴和空间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统计分析,牵头市科技局、税务局对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间太仓市重点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统计分析,不断激发创新活力。2022年市级科技经费支出达3.99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加速。围绕市委、市政府2022年制定的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工作任务,市财政部门积极推进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汽配等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为我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财政支撑,全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2.8亿元,保障了我市工业经济领域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大力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投入各级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助力稳外贸稳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德企落户、加强对德合作交流;开展“乐购太仓”“夜太美”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
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一直以来,太仓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前沿探索开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让民生幸福指数在“小”与“大”的重叠中、“慢”与“快”的转换中、“低”与“高”的并行中、“近”与“远”的延展中稳步提升。2022年12月21日,“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发布,太仓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单第一和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榜单第一。这是开展幸福城市调查推选以来,我市第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7次荣登县级市榜首。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市财政部门配合市政府出台《太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防疫资金筹措来源、使用范围、拨付流程等,对常态化和应急防控经费的支付流程进行进一步标准化规范,确保第一时间将防疫资金安排到位、拨付到位。截至2022年11月末,市级财政累计安排防疫资金3.6亿元,实际发生支出3.33亿元,重点保障开展区域核酸检测、设备和防控物资购置、隔离防控等。建立防疫资金统筹机制,将全市疫情防控资金扎口至市卫健委管理,根据各条线防疫需要统一分配至使用部门,确保防疫预算安排更加全面合理、资金使用更加高效有序。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市财政部门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原则,完善乡村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时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022年全年累计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935.88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211.16万元、稻谷补贴1832.67万元,并及时组织开展发放情况检查,进一步规范发放流程,确保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精准发放至农户。着力优化农业保险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能繁母猪保险等9个保险条款进行修订,提高保险金额、降低保险费率、加大赔付力度。
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市财政部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继续着重加大对老、医、残、孤、困等特殊人群帮扶力度,下达各区镇民政固定对象生活补助2700万元,稳步提高各领域民生保障标准,逐步将民生政策与苏州大市建立统一标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截至2022年11月末,共计减免失业金10136万元,覆盖3.15万家企事业单位,将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返还比例从60%提高至90%;共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0194.9万元,惠及近2.11万家企业、22.33万名职工。
社会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核心竞争力。市财政部门积极实施政府采购监管扩面增效,结合深化“放管服”及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采购人主体责任监管综合运用预留份额、价格扣除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并探索研究政府采购履约保证保险,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成本。扎实开展承租国有物业租金减免工作,出台《关于减免2022年承租国有物业租金的通知》《关于减免2022年承租国有物业租金的补充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减免2022年承租国有物业租金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务业相关领域纾困和恢复发展,全市国有物业租金共计减免7771万元,惠及服务业小微企业562户、个体工商户1165户。
深入推动国企改革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党建工作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党建工作做细了就是凝聚力。2022年11月下旬,市财政局党委在市委党校举办财政国资系统2022年度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80多名学员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与舆论引领》和《新时代党务工作创新》等高质量高水准课程,引导党务干部强化主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财政国资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三年。国资运服中心以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引领,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编制太仓市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并出台相关制度性文件20余项。以实现全市国资国企“翻一番”为总目标,抓好抓实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重要领域,全力攻克改革难点、痛点,及时圆满完成改革任务。组织开展“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工作,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展示及典型案例汇编》,交流学习改革经验,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国资监管体系加速健全。国资运服中心出台《全面预算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工作指引,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风险管控,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健全投资监管体系,规范国有企业参股投资行为,加强参股股权管理,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参股投资检查,完善股权投资台账管理制度,切实防止“只投不管”。推动企业全部建立规范有效的董事会决策体系,明确党委前置研讨重大事项清单,建立外部董事管理办法,完善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外部董事管理工作,形成董事会外大于内格局。
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实施。国资运服中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做好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校园苏州日”招聘工作,拓展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强化青年人才队伍的储备建设。健全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机制,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完善企业用工管理和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实行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实施聘任或解聘、兑现薪酬。
企业经营风险严格防控。国资运服中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规范运营和管控风险的作用,加大债务融资、金融业务、对外投资等方面监管力度,构建全过程的风险防范体制。加强财务数据运营监测,完善债务偿付应急准备机制,拟定“随时能用”的专项资金“蓄水池”组建方案。完成境外企业风险排查、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开展情况、融资性贸易业务自查、国资监管平台公司风险排查、债务管理风险排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