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朋)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法治小区”试点工作正深入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
健全一套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完善建设评价标准,细化十二个方面35项指标。总结归纳“1144”工作模式,围绕社区小区依法治理、基层组织依法管理,援法议事程序规范、群众民主自治有序,突出法治共享,不断提升满意指数。
汇聚一支联动队伍。市委依法治市办负责统筹指导,各镇(区、街道)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具体协调推动,社区两委、司法所、派出所、综合执法局形成工作合力,小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和网格员、楼栋长发挥主体作用。用好专业法律人才、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志愿者四支队伍。
完善一批法治载体。建好援法议事厅、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图书室等“三个阵地”,丰富法治宣传活动形式和内容,经常性开展普法讲座、法治文化活动、送法进小区活动,及时更新法治宣传内容,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指导一批典型试点。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城市老小区、人员密集新小区、农村集中拆迁居住小区等不同情况,选取城厢镇老小区金谷府邸、沙溪镇涉农小区中荷新村、娄东街道新小区景瑞荣御蓝湾三个试点小区作为市级重点扶持指导对象,形成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其他试点小区提供示范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