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婷
近年来,城厢镇大力推进镇村两级矛调中心建设,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打造社会矛盾风险防范“一站式”平台。
“横向+纵向”联动,建立“立体化”多元化解网格。横向上,深入落实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城厢镇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站、老兵调解工作室,搭建物业、退役军人等重点领域对接沟通协商平台;密切人民调解组织与公安派出所的协调联动,成立城厢审务工作站,实现审务进镇街、法官进网格。“村居吹哨,部门报到”。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律师、执法人员、联动网格员、老娘舅、物业公司、应急处置队组成“解纷小分队”,下沉一线,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纵向上,积极探索“小网格·微治理”模式,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对22个村居、92个联动网格进行再细分,划定471个小网格、1965个微网格,建立健全五级网格脉络(镇、村居、联动网格、小网格、微网格),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多元化解网络体系。发挥小微网格长“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准确了解情况,及时排查风险。
“网上+网下”联调,打造“智能型”矛盾化解平台。网上依托“苏解纷”“掌上法律服务平台”“村居法律服务助手”等,提高工作质效,建立健全受理、流转、化解、考核机制,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搭建矛盾调处中心、派出所、村(社区)三方远程视频调处平台,“非接触”“不见面”地为群众答疑解惑、纾解压力。网下按照就近原则,各小区选取一处30~50平方米的开放式公共空间,建设民情联络站。目前城厢镇已建成民情联络站22个。
“刚性+柔性”联合,形成“全方位”共建共治品牌。深化律师参与调解,发挥老娘舅德治效应,将法律的刚性权威与调解的柔性温情相结合,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发挥“老张”、“郝姐”金牌调解员带头示范作用,培育老娘舅“一村(居)一分队”。孵化伟阳社区家事调解室、培乐党员工作室、为民调解工作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基层矛盾调解体系全面覆盖、品牌突出、亮点纷呈。将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作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打造新时代基层善治“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