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新闻·要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风破浪正当时

  

  

  (上接第1版)港口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太仓港将交通“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为太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除了坐拥港口这一“最大的资源”外,太仓位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又处于娄江科创文化走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双轴交汇,有着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物流体系,特别是“5+1”轨道交通网络的构建和疏港铁路的开通,使太仓更有条件、更有能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从顶层设计的“大写意”到落地实施的“工笔画”,太仓港一步一个脚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当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让“蓝色”动力激发出区域经济的“蝴蝶效应”,推动太仓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提升枢纽能级,为苏州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有力支撑。

  (四)一座港对一座城意味着什么?太仓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太仓,依江傍水,因港而生。太仓地处长江和沿海开放交汇处,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以及-12.5米深水航道,是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港口是太仓的核心战略资源,是最大竞争优势、最大潜力优势。1992年10月28日,太仓港第一个万吨级码头——江苏长江石化码头开工建设,打下了历史性的第一根桩。30年呼啸而过,许多“未来”已悄然变成现实,从过去的一片芦苇荡到如今的亿吨大港,从地理上的“交通末梢”成长为“物流枢纽”,这个天然深水良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第8、全球第25。长江第一港正在江尾海头勃勃生长,东方大港背后的开放雄心,展现太仓这座城市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太仓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一类口岸三大国家平台优势。在这里,远洋巨轮踏浪而来,集装箱鳞次栉比,岸吊起落装卸繁忙,拖车在堆场码头间来回穿梭;在这里,一张涵盖集装箱、综合仓储物流等港口综合物流服务的网络越织越密;在这里,一条更稳定、更低成本的绿色物流通道正从太仓港向长三角、向更广袤的世界延伸,一扇未来之门悄然打开。

  30年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太仓港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着太仓临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培植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健康医药、现代物贸等为主导的临港优势产业,强筋壮骨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从沪太通到沪太同港化,从海港化管理到疏港铁路通车……太仓港作为“江海中转枢纽港、中近洋集装箱贸易港和远洋集装箱运输喂给港”,正朝着千万标箱大港迈进。

  (五)有一股力量奔涌向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城因港兴,港因城立,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纵观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大都市几乎都与港口联系在一起。“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它既揭示了港口、产业与城市关系的变迁过程,也揭示了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港因城兴,城因港兴”,这两者的融合,就好比是与时代同行的“共享单车”,要想行稳致远,就得两个“轮子”转起来,而且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30年携手同行,太仓港的崛起之路,也是这座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兴起之基,港产城融合是太仓最鲜明的发展特征、最强大的发展底气。以港强市、以市兴港,这是太仓港与太仓这座城市“筋骨相接、双向奔赴”的价值追求,也道出了两者发展的历史规律。港与城的融合,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思想的天空,照亮彼此携手共进、共生共荣。

  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轴线,沿着时间的脉络望去,共同探寻太仓港城融合、相互成就的时代足迹。港口与城市共同推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发展大门,创造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传奇。如今,一个个拓展港口产业功能的重大项目拔地而起,集聚了宝洁、利洁时等2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石油、华能等23家央企,一条条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一辆辆集装箱车辆川流不息……基于此,一个“公铁水齐头并进、江海河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物流枢纽体系正在形成,如同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一般,助力城市汲取养分,拔节生长。

  (六)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对港口与城市的关系重新定义,对港产城融合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港、产、城如同三角形的三条边,互为作用,互相影响,港口与产业、城市从融合到耦合,实现港产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港口具有独特的开放优势和区域优势,港口物流可以通过发挥港口的集散功能,将相关产业进行聚集,从而产生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赋予了太仓全新更强的城市竞争力,拉伸了临港产业发展的长镜头,推动着太仓产业创新集群的车轮滚滚向前,同时也拓展了太仓城市的空间与布局。从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角度看,港城关系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太仓港与港区港城的关系,而是港口与太仓乃至苏州整座城市的关系,太仓就是一座大港城、一个大港区。

  从空间格局上看,太仓港不再是孤立的港口,它再次站在了城市的“C位”。随着娄江新城的磅礴崛起,太仓港参与区域产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格局也在升级,必须抓住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使之成为统筹打造高品质未来“城市之芯”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未来,要打造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格局,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和港口规划,做到双向衔接、双向让渡,港口规划与物流园区、产业园规划空间融合,进一步优化港城空间布局,加快打造以沿江板块为重点的前沿联动区,打造以主城为重点的拓展延伸区,推动实现互利共赢、一体发展,撑起港城融合的骨架,用大工程、新项目、强产业丰满港城融合的血肉,使一条条产业链“舞动”起来,源源不断为城市和港口发展提供营养,携手书写港城“共生共荣”新篇章。

  (七)“一体化”和“枢纽”俨然成为太仓未来发展的“C位”热词,引领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辐射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地不仅是地图上、百科中最直观的表达,更写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火热实践中。

  一枝独秀不是春。苏州的发展速度和高度,既取决于产业创新集群的超前布局、蓄势崛起,更取决于十大板块的“虎力全开”、融合共进。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以最大公约数和最小系统单元思维整体推进,相向而行,区县(市)之间携手合作、联动发展,才能形成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乘数效应,把“短板”拉长,把“长板”做得更长,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城市的崛起,产业是关键,市域一体化,区域之间的“黏合剂”是产业。以娄江科创文化走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双轴交汇,实现跨区域更高效率的要素流动和更高水平的产业协作。加快推进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积极策应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实现相邻区域的融合连片发展,共同打造通道经济走廊。向东,巩固提升太仓港区作为苏州港主港区、核心区地位,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向西,全面加强昆太协同,努力打造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向南,在苏州加强与上海协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向北,加速融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助力跨江融合,更好服务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目前,国内沿海许多省份纷纷兴起了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浪潮,长三角港口已经逐渐推向更大规模、更高层级的区域港口一体化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推动苏州港改革创新发展,高质量推进港口一体化,突出规划建设一体化、经营管理一体化、集疏运一体化,港口资源、货源组织、功能布局、航线开发等一体化协同运作,达到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差异化协同发展,打造以太仓港区为龙头,推动太仓港区、常熟港区、张家港港区和内河港区协同发展,建成一流管理的现代化港航治理体系,加快从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的转变。同时要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8月1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太仓,会议强调,要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太仓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把“港口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把苏州港打造成更高水平的门户港、贸易港,做好“接轨上海、融入主城、联动周边”的文章。发达的制造业和商贸业要求更高的物流效率,2021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又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因此,必须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引领,以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无水港为中心,深化区港一体联动,拓展港口支撑腹地,着力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物流园区运行模式,建立支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加快从“+物流”向“物流+”、从“+枢纽”向“枢纽+”转变。走好“枢纽+开放”道路,发挥自贸片区以及中新、中德、中日、海峡两岸等开放平台作用,让人流、物流在太仓港沉淀下来、汇聚起来,实现生产要素集聚。同时要乘RCEP东风,积极拓展与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动港口由“物流通道”向“贸易通道”转变,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枢纽+平台”,加快建设航运物流中心和数字口岸,打造高能级航运服务平台,推动枢纽信息智能化建设,构建高水平物流枢纽服务平台,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流量”变“留量”,使枢纽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化“枢纽+产业”,加快综合交通枢纽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互通发展,建立交通枢纽与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之间的业务关联、功能对接,推动传统产业与物流枢纽耦合的转型升级。招引航运服务龙头企业,集聚现代航运产业链高端环节,做强船舶运输、船舶经纪、船舶交易、金融保险等港航服务。强化“枢纽+网络”,以数字化供应链为支撑,打通新型国际贸易“大动脉”,积极培育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等特色新兴产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智慧型枢纽经济新形态。

  (八)历史发展的紧要处,往往就那么几步。踏上了节奏,抓住了机遇,就能乘势而上。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必定会助推太仓走出一条比较优势驱动下发展枢纽城市经济的新模式。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当太仓准备“借船出海”时,太仓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下迎来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黄金机遇,必须激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焕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动力,把机遇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把发展优势变为发展胜势,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平常为神奇。

  风只能吹灭蜡烛,但会让火燃烧得更旺。东方风来,向海而生,太仓在奋楫前行中拥抱江海,在拥抱江海中融入世界。你给我一缕阳光,我还你一片灿烂。港与城的深度融合所产生的“蝶变效应”,使得太仓港口和城市的能量竞相迸发,太仓这座现代化港口城市精彩蝶变的动能必将更澎湃,港口与城市同繁荣的华章必将更精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文学家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只要全市上下振奋精神,踔厉奋发,挟“天时”“地利”“人和”,就一定能够拼出“太仓速度”,昔日“六国码头”太仓港一定能重振雄风,锦绣江南金太仓一定能振翅高飞,尽情书写“以港强市、以市兴港”的精彩故事。

  正所谓,“苏沪联壁娄江畔,市域一体娄江看,娄江看,江清海晏,港城璀璨!春风唤,扬帆浩瀚娄江岸,娄江岸,百业兴盛,满仓灿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热线·帮办
   第04版:非凡十年·璜泾篇
   第06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7版:新闻·要闻
   第08版: 广告·公益
乘风破浪正当时
以“太仓精彩”为苏州添彩
太仓日报新闻·要闻07乘风破浪正当时 2022-08-19 2 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