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墨妙亭
上一期3   4下一期  
~~~值第十八个中国航海日来临之际,谨以此歌词礼敬郑和七下西洋
~~~
~~~
~~~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日作伴好还乡

  

  

  

  □朱凤鸣

  

  上海终于解封了,上海到太仓的交通终于恢复了,我终于盼来了夏日还乡的日子。

  记得在上海住宅小区封控的一天上午,一只斑鸠飞到后阳台,探头探脑地往里瞧。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句话:昔日人观笼中鸟,今朝鸟观笼中人。封控以来,居民不能下楼,更不能出小区购物和外出散步,让我体会到诸多的无奈。

  在上海封控期间,我收到了诸多亲朋好友和全国四面八方战友的关心问候,两位北京战友还问我需不需要他们提供帮助,还有一位租住在陆渡和嘉定交界处的农民工作家,有段时间几乎天天向我通报嘉定至陆渡的59路公交车进不进陆渡的情况,让我十分感动。虽然我在上海去年就接种过3次新冠疫苗,今年4月初起做过20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因上海的随申码和苏州的苏康码还未联网,我接到太仓住宅小区所在居委会和派出所的多个电话,询问我在太仓未接种新冠疫苗和未做核酸检测的原因,说明太仓的防疫工作做得细致。

  这段时间,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太仓乡下92岁高龄的母亲,只能经常打电话询问照料母亲的妹妹。得知4月中旬母亲骨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半边身子发红。我在上海心急如焚,夜不能寐。因妹妹给母亲服了抗过敏止痛药,两个星期后终于好了,后来知道实际是得了带状疱疹。一个多月前得知阿伯得了肠梗阻,急送医院做手术,我无法回去看望他,谁知做手术出院20天,阿伯就去世了,我也不能回去奔丧,真是恨死了这可恶的疫情。

  还有不放心的是我订的报刊,太仓家的报箱早已满了,经与邮局投递员和小区物业主任联系,请投递员在小区门卫专门放个大塑料袋,将我订的报刊放在里面,总算基本解决了问题。另外就是太仓家里的冰箱,万一断电,冰箱里一些贮存食品就会腐烂发臭。特别令人担心的是,万一漏水,自己家的水管或楼上人家的水管出问题,那就糟了。半个多月前我家隔壁一幢楼还发生了一起火灾,要是火灾发生在本幢楼,真不知该怎么办?只能默默地盼望着早日能回太仓。

  我在上海期间,每天关注着上海疫情的新变化,见证了在兄弟省区市和解放军的各支医疗力量、专业力量驰援帮助下,上海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齐心抗疫,亲历了上海居民单日新增感染者逐渐减少的过程,从一天最高超过两万例,到一天在万例以下、千例以下、百例以下、十例以下,直至数日为零。从上海市16个区全部实现社会面清零,到上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逐步恢复运营,再到上海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及时看到太仓发布64号通告,6月21日起在上海工作(包括旅居)从上海回太仓有居所的居民,可申领沪太通勤证,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通行两地。让我看到了能回太仓的希望。后通过多人帮助指导和个人摸索,终于在“娄城防疫”小程序上成功申请了沪太通勤证,让压在我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感慨这个过程的实现是多么不容易。

  我以前基本上是每个周末从上海回一次太仓。自今年2月上旬从太仓到上海时还是初春,转眼间五个月就过去了,现在7月上旬从上海回太仓已是盛夏。一路看着熟悉又有点陌生的风景,感到非常亲切,心中涌起久未回乡的激动。回到太仓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厨房间有没有漏水?一看地砖上没有水,再看冰箱还在正常运转,真是谢天谢地。按防疫规定,回太仓三天内要做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方能外出。因有些信息资源未能联网共享,我这两次核酸检测不太顺利,但终于看到了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结果。于是我坐车回到乡下,看到母亲身体还可以,只是比以前明显消瘦了。母亲说,你在上海不能出门,天天想着你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一直担心我们母子俩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说得我心里酸酸的。我说,现在疫情已基本过去,再过一年孙儿上了初中,我就不去上海了,可以天天回来陪你。母亲神情才轻松起来。我看到院子的花坛里,几株月季正盛开着红色和粉色的花朵。母亲说,这段时间,家前宅后和老宅边自留地种的蔬菜吃不完,你们在上海还要高价买菜,以后你又能经常带些新鲜蔬菜到上海了。

  我已五个月没在家弹钢琴了,弹了几首,感到指法有些生疏,但还能弹下来,决定以后只要回太仓就要练一练。我弹起最喜爱的《梁祝》和《四小天鹅》,感到心情非常舒畅。但愿疫情不再复发,让生活正常静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时事
   第03版:周刊·小记者
   第04版:周刊·墨妙亭
鹏起东方
坐着火车去拉萨
话搭头
夏日作伴好还乡
太仓日报周刊·墨妙亭04夏日作伴好还乡 2022-07-09 2 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