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志婷)市综合指挥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听民声、解民忧的诉求渠道。自运行以来,12345热线始终秉承“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服务理念,依托“热线+网格+部门联动”的叠加效应,“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各类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日前,12345热线收到来自浏河镇一居民的诉求:其父亲原为浏河静电设备厂员工,厂里原先给他们家分配过一套单位住房,早在十几年前全家就已搬离。但是其近期在为新购买的房产办理产证时发现,原来所居住的静电厂单位住房被登记在其父亲名下,而其父亲并未实际拥有该房屋所有权,于是打12345求助如何才能注销该房产登记。
由于该问题时间跨度久,且当年的浏河静电厂不复存在,很多资料均难以查证,案件流转至市、镇两级有关部门处置,均无法有效解决居民诉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越发棘手。
得知这一情况后,市综合指挥中心再次与该诉求人联系,详细了解房屋产权问题成因,梳理诉求难点,找出问题症结。随后召集原静电设备厂会计以及后续接管企业会计仔细核对产权人相关情况,查得当年退还房屋的收据凭证,并与浏河镇不动产登记部门、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反复沟通,协商出注销其名下该处房产最合理的方式。在不违背不动产登记办理的大原则下,由浏河镇集成指挥中心出具情况说明,向市不动产登记部门阐述事由。最终,不动产登记部门同意受理该历史遗留问题,判定为“房屋不存在”,以此注销该房产,耗时数月成功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作为政府倾听市民心声的窗口,接下来,市综合指挥中心12345热线,将进一步发挥热线解民情、集民智、维民利、聚民心的重要作用,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