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 >>>
市法院 >>>
□本报记者 刘志婷 通讯员 法宣
近年来,市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太仓。市法院积极参与“净网”、“断卡”、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深入村(社区)、银行等以案释法开展“反电诈”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全社会防诈反诈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防范与打击“套路贷”及虚假诉讼工作机制,配合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涉“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回头看”,涉黑案件全部执结并出台涉黑涉恶案件财产刑执行工作意见,着力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市法院妥善审理商事合同纠纷案件,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司法支持力度,防范化解因疫情防控和经济波动引发的商事衍生风险。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出台《关于防范超标的额保全的若干规定(试行)》,加强对财产保全必要性的审查,审慎采取保全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财产保全和执行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两起案例入选苏州中院“发挥执行职能,服务六稳六保”十大典型案例。完成破产管理人遴选办法、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意见、破产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起草并抓紧推动出台,不断健全管理人履职监督、府院联动、经费保障等破产案件办理机制。进一步优化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执转破”衔接机制,探索由执行部门办理简单破产案件。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最严保护措施,强化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行为的惩治,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
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用足用好强制执行手段,常态化开展“天网行动”集中执行会战,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和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市委政法委、其他政法部门召开打击拒执犯罪联席会议,健全完善调查取证、证据审查、信息共享等联动机制,推进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实质运行。优化以法官为主导的执行团队办案模式,加强长期未结案件管控和清理,结合教育整顿开展办案竞赛、集中执行、法警突击等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执行案件办理速度。持续推进执行工作数字化转型,完善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财产集中处置、立审执协调配合、网格员协助执行等机制,构建标准化执行体系,拓展执行联动协作范围。出台《关于财产处置流程的若干规定(试行)》,进一步提升财产处置的质量和效率,杜绝消极执行、乱执行问题,使得财产集中处置在工作制度下长效运行。
健全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实壮大驻法院非诉解纷力量,与市工商联、浙江商会联合成立商事调解中心,健全商会作为特邀调解组织参与调解机制,与消保委签署《关于建立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委托调解对接、调解效力保障、网络调解平台对接等联动解纷机制。推动金融、物业、劳动争议等类型纠纷诉调对接,健全送达地址确认、无争议事实记载、争议焦点固定、调解不成原因提示等工作机制,出台特邀调解员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调解员常态化、体系化的培训指导,提升调解员解纷技能和解纷实效。同时,妥善处理多元解纷与立案登记制关系,对于调解不成或当事人坚持起诉的纠纷,依法及时受理,杜绝有案不立。针对基层法庭道交侵权案件占比高的情况,加强同公安、司法、保险行业等单位的联动,打通信息壁垒,打造信息共享的协同工作格局,实现道路交通纠纷事故责任认定、理赔、调解、诉讼等“道交一体化”在线处理的工作模式,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进一步优化“护家”家事调查中心品牌建设,推动家事联动解纷协作机制走深走实,助力家事纠纷更快更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