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今年2月1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按照民间传统,元宵节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由于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市虽取消了所有元宵节线下活动,但今年这个特殊的元宵节仍呈现出一样的温暖。
“星火成炬 共守家团圆”
2月14日,浏河镇复兴社区的社区微信群里发了一张浏河镇制作的元宵节海报,看着海报上“星火成炬 共守家团圆”的字样,居民许华娣说,因疫情防控需要,社区计划的元宵节线下共建活动取消了。但就像海报上说的,只有大家一起“共守家团圆”,以后我们才能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过节。
本想着在社区元宵节共建活动上大展身手的陆维华看到元宵节海报后不仅给予点赞,还特意将海报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提醒更多的朋友在特殊时期严格遵守防疫要求。
当天,浏河镇7个社区和8个村的微信群都转发了这张特殊的元宵节海报。元宵节当天,浏河镇官方微信公众号“浏河发布”也推送了这张元宵节海报,并配上了乡音版和普通话版的浏河镇疫情防控公告(音频)。海报上不仅有浏河的地标建筑“浏河古镇”,高高飘扬的灯笼上还写有“戴口罩”“少外出”“不传谣”“不造谣”等防疫口诀。
浏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张特殊的元宵节海报,倡导市民以防疫大局为重,“团圆在心不在形,哪怕彼此相隔远方,看着天上相聚的星火一样能体会幸福团圆”。
线上闹元宵 喜乐“云”团圆
为了让市民宅在家中也能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市总工会推出线上元宵灯谜会。“短道速滑,连连叫好(猜3字休闲食品)”“冬奥会上搏一搏(猜2字菜品)”……当前,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这次的线上灯谜会也融入了不少冬奥元素。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我知道!是辣椒。”2月14日,城厢镇残疾人之家的微信群里,一场名为“欢乐庆元宵,为冬奥加油”的线上猜灯谜活动吸引了众多残障人士参与。因疫情影响,城厢镇残疾人之家把原计划的猜灯谜活动搬到了线上,让大家“照常”感受节日的气氛。城厢镇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准备了不少灯谜,答对的人可以获得相应奖品。
昨日,娄东街道善爱益家残疾人之家也开展了“321+看我和你说”线上元宵猜灯谜直播活动,吸引了百余名朋友参与。此次活动分为防疫知识宣传与猜灯谜两部分,所谓“看我和你说”,即全部直播内容都通过手语翻译传播,让屏幕前的听障人士也能加入到欢乐和谐的直播活动中。直播活动中,工作人员一边引导解谜,一边与屏幕前的朋友亲切互动,有关元宵习俗及防疫、冬奥知识的各类灯谜新颖有趣。
市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和市文化馆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上开展灯谜竞猜活动,让市民尽享云端猜谜乐趣。谜语围绕太仓本土名人及太仓品牌、太仓路名等进行设计。市文化馆则围绕太仓非遗项目设计谜语。大家对线上猜谜的热情很高,微信一推送,就争先恐后地猜起了谜底。
2月14日,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举办了线上元宵灯谜文化活动。军休所工作人员和远在重庆、山东、西安、苏州、盐城等地的军休干部们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同窗相见”,互诉衷肠,也让节日期间仍坚守在医疗一线的军休干部感受到军休大家庭的温暖。随着屏幕上的灯谜出现,大家全神贯注投入到活动中,字谜、歇后语、成语……大家认真琢磨,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提示和讨论,线上活动欢声笑语不断,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在一番“斗智”下,军休干部们人人有收获,个个喜笑颜开。
元宵节活动一直是市军休所的传统活动之一,此次线上元宵节活动是军休所顺应抗疫要求,运用新媒体模式,跨越地域障碍的新尝试。
“汤圆甜在嘴里 暖在心里”
陈美萍在沙溪古镇经营一家中式点心店。昨日早上6时,她就和4名店员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和面、调馅、包馅、装盒,一直忙到下午2时。当天,他们用了40斤糯米粉和40斤馅料做了55份共660个大汤圆。虽然元宵节前点心店的汤圆订单络绎不绝,但这些汤圆并非是为了销售,而是送往沙溪人民医院,送给正在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
“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元宵佳节依旧坚守岗位,我为大家送上一份汤圆,表达一个普通市民的感谢之情!”陈美萍说。志愿者袁彩云收到汤圆后笑逐颜开,直言:“汤圆甜在嘴里、暖在心里,弥补了无法与家人过节的遗憾。”目前,每天有25名志愿者在沙溪人民医院服务,他们从早上7时一直要忙到晚上7时,整整12个小时。来自市民的关心,让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感受到了温情与暖意,体会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
2月14日、15日,市爱心商家联合会的志愿者带着包装好的汤圆、口罩,走进抗战老兵、失独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家庭,共度温情满满的元宵佳节。“小冯你好,元宵节快乐!吃过汤圆,生活甜甜蜜蜜、开开心心。”在冯建军家中,志愿者们送上了节日礼品,也送上了一句句真诚的祝福。“85后”青年冯建军多年前因突发性脊髓出血而高位截瘫,在市室内设计研究会和市爱心商家联合会的携手帮助下,去年,小冯一家住进了装修好的无障碍新居里。
在抗战老兵储家俊、钱浩然及失独老人顾阿姨等家中,志愿者们送上了节日礼品与祝福。“疫情来得比较突然,打乱了计划,但不会阻挡我们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依旧会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节日关怀。”市爱心商家联合会负责人叶玉萍表示。
“小别离”守护“大团圆”
元宵佳节正是阖家团圆时,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仍坚守在岗位上,史晟玮等流调人员就是代表。
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的“轰炸”是当前我市流调员的主要工作。“目前我市一切正常,主要是打电话排摸相关人员。”史晟玮告诉记者,看似普通、简单的工作,其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常一个电话打过去,因为是陌生号码而被对方直接挂掉,这时候流调员仍需要耐着性子直到打通为止。节日里,我市疾控中心的42名流调员随时待命……
深夜10时多,很多人吃完团圆饭后已经进入梦乡,而在高铁太仓站的出站口,陈志方等工作人员还在等待最后一班列车的抵达。据了解,太仓站防疫小组由市交运、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包裹着严实的防护服,对来(返)太旅客进行查验、分流、登记和现场核酸检测,全力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高铁太仓站是我市客流大站,疫情防控任务重。陈志方告诉记者,他自年初五回到工作岗位后就赶上节后返程大潮,连日来他一直和同事驻守在太仓站出站口。他表示:“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更是一名党员的责任。虽然元宵节不能与家人团聚,但能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为这座城市带来祥和与安宁,就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