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周刊·书香
上一期3   4下一期  
~~~——读朱凤鸣长篇新著《天堂沃土》
缪泾人:~~~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1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缪泾人:
溯流而上,蒹葭苍苍

  

  

  

  

  □左叔

  

  任何写作,都是依托在文本这个形式之上的,小说创作更是如此。作为一本短篇小说集,《缪泾人》在文本形式上,吴韵绵长、俚俗并用,牢牢地锁住了乡野世俗生活中的鲜活,很容易把读者留在苏州这座古城偏远的角落里,按在由田间地头、街坊弄堂构建起的情境中,却也极容易将一些不谙吴语的读者隔绝在外。

  他们可能无法透过白纸黑字,将普通话语音转换成舌尖音上的那一丝丝带着甜味的嗲、喉塞音中那一点点带着辣味的泼。九曲婉转的别扭、一点便通的透彻,都需要在那条“漻泾”河畔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现实感受积累,才能透过文字轻松抵达。好在我已经完成了这样的积累,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吃力。

  在这本《缪泾人》收录的8个短篇中,我偏爱《虎姐》多一些,作为一个以女性视角来回溯创作精神之源的作品集,《虎姐》在这8个作品之中更具代表性一些。《虎姐》中最为鲜明的主题之一,其实与这本书的其他几篇的主题是有共通之处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中的矛盾,时代变革大潮中的人性拉扯、命运起伏里的沟沟壑壑、市井生活中的沧海桑田,只是《虎姐》在时代跨度、文本容量、人物结构上更具优势一些。

  读完之后,我始终觉得这样的故事,更适合以中长篇的体量来呈现,而现在的体量还是隐没掉了一些脉络线索。缪泾“三姐妹”的群像变成了“虎姐”的单人照,鲜明是鲜明的,却不够丰满。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很多翻拍成影视剧的作品,有些作品就只适合拍成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而有些作品就适合改编成一集接着一集的电视剧。《虎姐》在这八个作品中,是比较适合做成电视剧的作品,“三个女人一台戏”的那种,而在短篇的体量里,“虎姐”只能稳坐C位了。

  书中的《蓝月亮》,我其实见证了它尚在孕育时的模样,也看到最终呈现出来的“微电影”成果。影像与文字之间些微的差别与有机的融合,我觉得这一直以来都是这本书的作者何庆华老师在孜孜不倦探索的路径。作为供职在融媒体的电视节目编导,同一个概念或者主题,在进行文本与影像两个不同载体的输出时,需要在笔墨里内置“转接头”,增加“分配器”,在表达的过程中把握住不同载体间的差别,将形式上有诸多受限的框框,最终化为可以信手拈来用得极好的工具。

  “微电影”载体的呈现,其实是抽掉了很多服务主题内核前置的铺陈,留下来最为鲜明、最具冲突的那些部分,为更好地服务那个“先行的主题”,更偏向主旋律一些。影像虽比文字的容量大,却因为容纳的多且散,更需要鲜明的聚核。“小说”载体的呈现,开始慢慢还原出更多“生而为人”的细节,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从哪里来,因何而来的脉络,有更多的人情世故,有更多的生活烟火,也有更多的人性光辉。文字虽不及影像直观,但却能表达出更为深层次的胸襟情怀。不能说哪一个更好,只能说在各式的形式里面,它们都尽可能地朝着“做到极致”在努力。

  溯流而上,蒹葭苍苍。洗涤仆仆风尘,回望精神原乡,这本《缪泾人》其实也交代创作者何庆华从哪里来,因何而来的脉络,艰难的五年创作是创作者对自己的重塑与洗礼。每个创作者可能都需要有这样的一部作品吧,揭开封闭的往事,回望来时的路径,让看惯世事的眼在故乡河流的碧水里得以澄明,让漂泊已久的心在时代浪潮的暗涌中得以宁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广告·公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日常是最真实的历史
溯流而上,蒹葭苍苍
太仓日报周刊·书香05溯流而上,蒹葭苍苍 2022-01-28 2 2022年01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