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新闻·观点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凡人善举点赞 让更多人向善而行

  

  

  

  □张瑜

  

  前不久,璜泾镇新鹿花园修建污水管道的工人们在午休时,帮助居民扑灭大火,将居民损失降到最低。他们不求回报,继续忙碌在辛苦的建设岗位上。太仓正涌现出许许多多这样的凡人善举。

  ——本报11月16日报道

  

  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拾金不昧……这些平凡人的善良之举,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大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切可感、真实可信,最能勾起民众朴素的情感和心灵的广泛认同。这些凡人善举能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们应该大力为凡人善举点赞,积蓄榜样力量。这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办法,让群众向善而行,汇聚社会正能量。

  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氛围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好人激励帮扶机制,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现实。管道工人救火,当事人万分感谢,工人们不求回报。但相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通过激励帮扶机制,让真善美被人看见、被人发现、被人感受,给整个社会注入正能量的同时,好人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回馈,从精神和物质双重层面来激励更多人多行善事。 

  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为好人的善良“托底”。曾经“扶老人被讹”等类似新闻见诸报端,行善的“成本”似乎变得很高,容易营造自私、冷漠的社会氛围,造成社会道德底线下滑。出台保护好人的法律,当道德约束无力的时候,法律能够及时“出手”,让人们不会因担心“万一被讹怎么办”而止步,让扶危助困、助人为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弘扬社会道德,唤醒向善力量。

  每一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都有助人的本能。或许我们在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时代中有些迷茫,在面对各种负能量的信息时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大力为像小区里的污水管道工救火这样的凡人善举点赞,并拥有制度的鼓励、法律的保护,相信助人行善会成为人们的自觉,社会向善的氛围会越来越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观点
   第05版:新闻·创新
   第06版:新闻·时事
   第07版:周刊·收藏
   第08版:市场·消费
推进“增梯”工作 造福更多居民
为凡人善举点赞 让更多人向善而行
推进国土整治 多让百姓理解
太仓日报新闻·观点04为凡人善举点赞 让更多人向善而行 2021-11-18 2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