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周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银杏落果时

  

  

  

  □施南宗

  

  秋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各类鲜果陆续上市,让人们的口舌肠胃感到十分甜美。

  在略带寒意的十月金风中,散步于公园的我,多次看到几位面露微笑、手拎马夹袋的老人在银杏树底下、草丛中、路径旁曲背弯腰拾取被风儿吹落的银杏果。看着那装得满满的塑料袋,再见那洋溢着欢笑的脸庞,令我想起了曾经的童年时代,我也经常去拾银杏果。

  银杏是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古老树种。祖父种树,要到孙子才能用上木材,因此它又叫“公孙树”。李时珍称其:“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今名白果。”

  银杏,树干挺拔,枝条蓬勃;一树参天,云冠巍峨;叶小葱茏,遮阳荫院;古朴清幽,超然洒脱。正因为银杏有这种特殊的风格,所以自古以来,名山古刹、寺庙庭院,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人们钟爱银杏更是因为它是寿命最长的树种之一,一般都长达上千年。据记载,山东莒县定林寺中的一棵古银杏,高约25米,径围近16米,需8个人手拉手才能抱合,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银杏在植物界被誉为“活化石”。

  我清楚地记得,太仓原圣衍殿门前,月亮池的西端有一棵5个大人手拉手也抱不住的银杏树。盛夏之时,附近的人常在树荫下摇扇纳凉,谈笑风生,说古论今。痛惜的是,在那个无知又缺乏保护古迹文物意识的年代,人们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让这棵银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今天,谈及此事,总令人扼腕。

  我在圣衍殿读高中时,每逢电闪雷鸣,坐在教室里,只见那闪电如一把利剑从树冠直刺树根,这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记忆犹新。

  银杏树,春天,生机盎然;夏天,枝繁叶茂;秋天,金黄呈美;冬天,大雪素裹,更显威武。冬天的银杏,无论近观或远看,都是名副其实的“白果树”。

  秋风萧起,此时是观赏银杏树的最好时机,但见金光闪闪的枝叶或在风中上下左右摆动,或三三两两飘飘洒洒地散落一地。那叶片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像展翅飞翔的小鸟,更像轻盈展姿的舞蹈演员。轻轻坠地的叶片给周围的一片天地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看在眼里舒坦,踩在上面松软。儿时的我,常和玩伴们在这“地毯”上嬉戏玩耍。如今,相逢叙旧时,那幕那景总是津津乐道,趣味依存。

  有诗如此赞道:“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泛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真是句句生辉,极其精妙。

  那小扇般的黄叶,我常把它当作书签夹在书页中,边读书边欣赏,乐在其中。

  在天真幼稚的童年,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去拾银杏果,剥掉那橙色且厚厚的果皮,再洗净晾干,抓一把置于灶膛的余热中烘熟后食用。那果肉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闪亮光鲜,引垂口水,虽略带苦味,我们却是食之不厌,尽感可口暖胃。白果,是老天爷在秋天赐予我们这群顽童的别样礼物。诚然,剥离果皮也要付出一点代价,那就是事后手皮发痒,甚至脱皮,但这阻挡不住我们那张馋嘴。

  银杏树,材质密致,不易开裂,是建筑雕刻的上等材料,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其果既可炒食,也可入药。银杏叶中提取出的黄酮类成分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银杏树全身都是宝。既让人观赏,更能充实生活。如今,诸多旅游景点常可看到挂有“树龄100年、200年”,甚至千年的醒目招牌,吸引游客止步仰赏,赞叹有加。

  银杏是中国的特产,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中国的国树”,它是“东方的圣者”,是“中国从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

  在凉风习习的秋季,见到老人们拾银杏果,勾起了我那早已忘却了的童年记忆。愿大家扬银杏之正气,陶冶情操,快乐生活,健康长寿,尽享今天这美好璀璨的幸福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要闻
   第04版:新闻·民生
   第05版:新闻·深度
   第06版:周刊·银龄
   第07版:专刊·文体广旅
   第08版:新闻·国内
忘了年纪乐逍遥
又见银杏落果时
用心“烹调” 晚年生活
夕阳书画
“诱惑”的魅力
太仓日报周刊·银龄06又见银杏落果时 2021-11-17 2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