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周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忘了年纪乐逍遥

  

  

  

  □莫雷宁

  

  刚退休的我正有失去集体的落寞感,接到作家协会组织赴皖南采风的通知,顿感组织温暖,立马孩子般兴奋,也充满了期待。谁知到皖南第一个景点宏村时,我就被提醒了一下“你老了”:年过六旬者凭身份证享受半票优惠。我当然知道半票是对老年人的优待,拿了退休金的我自然该享受此福利,只是刚入半票之列,心里还有点别扭。我便自嘲:“半票就是儿童票,老夫返老还童矣。”

  其实,我们这一行18人中,比我年长的还有七八位,跟他们相比,我何止是年龄上的小弟弟,他们中有的已年过七旬,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依旧花开不败,能与他们同行,就是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在宏村古宅内,面对天井上方屋檐四角瓦头的四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当地导游答不上来便推说看不清,几位老先生就开起了现场研讨会,最后当场拿出了研究成果,识出那几个异体字并解释了意思。对于老宅一角落用木板隔出的三角形小间,导游说是老爷怕太太查岗,让“小三”暂且安身的金屋藏娇处。这显然是牵强附会的噱头,夏君当即破解为马桶间,让大家恍然大悟,十分认同。

  志趣相投者聚在一起,共同语言自不待说,谈笑之间也融洽随意,熟人同在异乡,少了长幼尊卑的拘谨,言行不再顾忌,大家竟都像是“忘了年纪”一般,相互玩笑尽可开来。在临时建起的微信群里,贴出许多照片,有些是正经的留影,也有些是“不正经”的调笑,比如把抓拍到某男某女偶然同框的瞬间进行裁剪,让巧合放大成“在一起”的暧昧,供大家打诨取乐。

  在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一位年轻女子正举着自拍杆直播,爱开玩笑的张老师上前打招呼,谁想女子竟大方地拉着张老师同框出镜,在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之际,凌君说:“我有了一篇小小说名字《贞节牌坊下的浪漫》。”不愧是“微型小说圣手”,一篇作品瞬间跃然而出。代表着封建礼教桎梏的贞节牌坊,有多少女性的美丽与哀愁,把“浪漫”安排在这里,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写出来了肯定又是篇佳作。

  在泾县水墨汀溪山涧溪边,我又老夫聊发少年狂,冒险跳下去捡拾各色各样的卵石,并对着潺潺流淌的溪水、五彩斑斓的石块、壁立千仞的山崖、苍松翠竹的山坡,自责不会写诗,不然一定要用最美最好的诗句讴歌一下这只有画里才有的美景,赞一赞这就是金山银山的绿水青山。回到车上时,我又自责力气太小且没带包,不然可以多捡一些石块回家分享。石头在这荒山野岭里已待了亿万年,如今与我相遇就是一种缘分。每块石头颜色、形状、纹路都有不同,拿着把玩或装饰造景都是佳品。

  当我们气咻咻地从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木梨硔下撤,途中遇见几拨游客还在往上爬,他们空着手,让山民替他们挑行李,这是要在山上过夜,早看日出暮看霞,感受黎明鸡啼半夜犬吠的山寨生活。我注意到挑行李的山民,年纪都要比我大得多,但他们脸不红气不喘。当我听说挑一担行李只有10到15元时,惊讶地脱口而出:“这么便宜呀?”谁知老山民说:“山上建房的钢筋水泥砖瓦、日用的冰箱洗衣机,哪一件不是一样样挑上去的。”言语间充满自豪,还说,“来旅游的人多了,我们都到山下镇上打疫苗,80岁的老人也都是自己走着去的。”

  原来靠山脊上那一点薄瘠的土地是养活不了上百号人的,年轻的大多外出打工,年老的就留在家里做旅游营生。看着淳朴、坚韧、自信、负责,年纪又比我大得多的老山民,我摘下头上的凉帽,朝着头顶的山寨默默地鞠了躬。

  四天皖南之行是一次逍遥游,天天跋山涉水舟车劳顿,步数纪录日日刷新,回家后却无疲乏感。退休后成了“专业坐家”的我,对“忘了年纪”这句话有了重新认识:偶尔来点适度的放松,倒不失为保持青春的良方。忘记疲乏,忘记忧愁,忘记凡俗,重启激情,心若年轻,岁月不老,心若不老,快乐到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要闻
   第04版:新闻·民生
   第05版:新闻·深度
   第06版:周刊·银龄
   第07版:专刊·文体广旅
   第08版:新闻·国内
忘了年纪乐逍遥
又见银杏落果时
用心“烹调” 晚年生活
夕阳书画
“诱惑”的魅力
太仓日报周刊·银龄06忘了年纪乐逍遥 2021-11-17 2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