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静
昨天,以“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为主题的2021“沪苏同城”太仓合作对接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座朝气蓬勃的活力新城,奔着打造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目标而去,蓄势而发、乘势而起;50个总投资312.65亿元的项目现场签约,涉及中德创新城发展、城市品牌宣传及产业基金合作、“沪苏同城”太仓合作对接等不同领域,沪太两地互利共赢的领域越走越宽广;众多与会嘉宾更是为太仓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背景下如何“率先与沪同城”,带来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思路。
锚定目标 >>>
打造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
锚定目标 >>>
2018年5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引领太仓城市未来的娄江新城。向东进,约5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新空间由此打开。2021年4月,娄江新城总体控制规划正式发布,提出要把这座新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德创新城’”。如今,这座新城站上了发展新赛道。
昨天的合作对接会上,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按照规划,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锚定打造上海五大新城的“姐妹城”这一定位,以中德合作为特色,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商务物流、科研教育、生态休闲等功能,建设充满活力、绿色、智慧的新一代新城。未来的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将展现“四位一体”的靓丽形象:成为上海都市圈的门户新城、中德合作的示范新城、科教融合的活力新城、绿色低碳的田园新城。
“规划建设中德创新城,既是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满足苏州和太仓未来发展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冯奎表示,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对于引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优化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格局等,都能起到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中德创新城是一块璞玉,它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相信能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超越过去新城的小格局。
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系列活动的发起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寄语中德创新城:“希望中德创新城成为绿色智慧的典范之城,成为引领方向的未来之城。”
深化合作 >>>
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互利共赢
此次合作对接会上,共有50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312.65亿元。其中,娄江新城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北虹桥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项目等涉及中德创新城的重点项目签约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太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前沿阵地,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坚持产城融合,强化对德合作,主动协同上海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能级与城市能级“双提升”。
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成为了太仓推进与沪“产业同城”的几个关键词。围绕上海在“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构建的“3+6”重点产业体系,尤其是围绕上海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产业,太仓正努力提供相应产业链配套,协同打造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产业高地。从长三角科创孵化研发中心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帆生物医药总部基地项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系统项目等多个签约项目中,也能看出太仓全力打造“沪苏同城”桥头堡,更好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除了产业项目,沪太两地还在更多领域寻求更深入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如在民生事业方面,太仓市民政局与上海百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现场签署了社区康养建设工程合作项目。在生态共享方面,苏州市太仓生态环境局和嘉定区生态环境局签署了嘉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在旅游文化方面,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签署旅游目的地精准营销合作项目,太仓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金茂(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太仓现代农业文旅生态园合作项目。在交通互联方面,太仓市交运局与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签署沪太交通同城战略研究项目等。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太仓将围绕党建、规划、交通、产业、科创、人才、民生、生态等方面,与上海形成“八个同圈”,实现交通互联、资源互通,创新共享、产业共“链”,不断把“上海下一站”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下一站上海”的目标追求。
大咖把脉 >>>
抢抓机遇实现“率先与沪同城”
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的时代浪潮中,太仓如何以更高站位率先实现“与沪同城”?如何在同城化中确保“1+1>2”的发展目标?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认为,太仓要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方向”,要在开放的城市群、都市圈的大范围内,提升分析资源、获取资源、支配资源的能力,主动对接核心城市,接受辐射带动,“小手拉大手”,与“巨人”一同成长。
事实上,位于长江边的太仓港,近年来通过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主动实现与上海港高效无缝对接,已形成“沪太同港”效应,沪太两港全面协同、深入融合的发展格局已然成型。“未来,沪太两港应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争当一体化和构建世界级港口群的先行者。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国内一流江海强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严俊表示,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定义合作内容,明确合作机制并定期沟通,不断夯实沪太两港的合作基础,双方可以合力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沪太两地的合作共赢有目共睹,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当前,太仓要牢牢抓住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家门口的机遇’,推动城市和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国家发改委沪苏同城化课题顾问、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宁越敏表示,今后,太仓应着重在功能、生态、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实现与沪同城,特别是要建设好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助力完善上海大都市圈城镇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