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华 通讯员 沈丹
>>>
核心提示
2021年是《太仓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第二年,也是我市奋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之年。
今年以来,浮桥镇按照区镇一体的总体框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以“指标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落地化、落地责任化”的“四化”实施路径,列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项目,画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施工图”,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成效逐步显现。
找准发展定位
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
立足产业布局,强化基础设施。浮桥镇围绕“一轴两园三片区”现代化农业产业布局,持续打造浮桥农业立体复合发展新业态,把“11111”工程落地落实,即:1000亩菜篮子工程、1000亩“太仓白蒜”基地、10000亩粮食生产基地、1000亩中华绒螯蟹种蟹基地、1000亩高标准鱼池建设及改造。持续推进“三高一美”工程建设,在建高标准农田6300亩,投资总额3500万元;在建高标准鱼池区域面积200余亩,投资总额470万元;开展新邵村高标准鱼池改造项目,规划面积约1300亩;扎实开展娄星畜牧良种场“美丽牧场”创建工作,计划投资约40万元。
立足农业品牌,突出品牌亮点。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抢抓沪太同城发展机遇,深入对接沪太居民农文旅消费新需求,提升农产品附加效应。强化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尝试引进蔬菜新品与种植新模式,发挥出菜篮子基地在产品规模、蔬菜保供、种植收入上的带动效应。举办以“寻味蒜田千亩香 同筑百年乡村梦”为主题的浮桥镇第一届“太仓白蒜”节系列活动,正式启用“太仓白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牌楼白蒜基地,开展种收全程机械化模式试验推广,完成好“太仓白蒜”产销一体化平台建设。从大蒜种植、大蒜收割、大蒜加工、大蒜底蕴等,全链条式地讲好“白蒜故事”,打响“苏仓楼”品牌。以1000亩中华绒螯蟹种蟹基地为依托,打通中华绒螯幼蟹、扣蟹、成蟹全周期的培养流程,推动生产组织化、产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专业化,把浮桥特色品牌打响、做强。
立足“科技兴农”,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及时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计划机械化种植面积为3.3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7%以上。加快健全覆盖全环节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组织辖区所有农业经营规模主体纳入省级监管平台,实施“网格化+精准监管”。持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累计创建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66万亩、绿色食品获证面积2.37万亩,绿色食品获证数量达38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0%以上,农药减量水平实现负增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100%。
提升乡村品质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聚焦美村建设,绘就乡村美景。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多规合一”。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连片美丽”思路,因地制宜开展2021年特色康居乡村建设,投资总额2100万元,力争特色(康居)宜居村占比达80%,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城郊融合类村庄全部建成特色康居乡村。以方家桥古村落为核心,辐射周边20个自然村落,打造“浮桥镇古村落农旅融合片”特色康居示范区,打造具有浮桥特色的旅游地标。
聚焦人居环境,擦亮乡村底色。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日常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死角盲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啄木鸟+显微镜”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入品质建设阶段。从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美丽河湖等方面下功夫,系统谋划、全域联动、全力推进打造和美浮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7%;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占比100%;建设生态公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目标100%。
聚焦基础设施,推进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覆盖乡村的公路、电力、供水和垃圾污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牌九路、时九路亮化工程,庆丰路改造工程,镇中路、庆丰路立面改造项目,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大力实施“光网”工程,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73%,力争到2022年实现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
深化产权改革
强力推动农民富足富裕
突出要素优化,汇聚发展合力。今年以来,浮桥镇开展国土空间全域整治,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率超90%。持续放大富桥效应,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出租,产权独立,收益归村”的做法,联合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年内可分配收益超1500万元,力争全镇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万元。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强村步伐。通过“财政支持+村级众筹”的方式,创新推出浮桥镇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发展有运作基础、有发展潜力、有带动能力的优质高效农业产业项目。累计开展农发项目13个,下拨项目资金共计1.2亿余元。持续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村企要素互换,通过省级审定项目11个,力争实现联建村全覆盖。
放大富民效应,拓宽增收渠道。创新推出农村土地流转奖补资金政策,2020年下发土地流转奖补资金2136万元,累计下发土地流转奖补资金共计6574万元,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土地集体管理的好处。全面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固化工作,累计分红金额达551万元,实现股权分红全覆盖。贯彻落实“五个一批”扶持政策,全力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水平。
聚焦城乡融合
激发乡村改革发展活力
深化党建引领,优化人才队伍。优化党群服务体系,新建“红立方”党员驿站9个,以实施“红立方”书记项目为抓手,打通组织与群众沟通桥梁的“最后一公里”。建立“满桥红”党建品牌,将“满桥红”与中心工作、阵地建设、党员教育、干部培训等紧密契合,把党建引领发展做实做深。以“满能量”为引领,不断优化干部梯队,激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占比达100%。落实村干部“1+7”制度,加快将“定制村干”培养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重要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深化乡村文明,展现文明新风。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港区(浮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所)正式启用,全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5个,实现镇村全覆盖。围绕文明实践五大平台主题,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系列实践活动。全面倡导移风易俗,开展文明餐桌、文明礼仪等教育实践活动。
深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推进老闸便民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时思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建设。开展浏家港中学改扩建、老闸幼儿园、九曲幼儿园、牌楼卫生院、太仓港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用好镇集成指挥中心,加快数据整合,完善动态巡防体系,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100%。
今后,浮桥镇将坚持区镇一体的发展思路,在港区的大力支持下,紧扣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要求,紧抓农产品有效供给、聚焦生态农业定位、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凝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奋力书写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浮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