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 朋 王 硕 见习记者 王 倩
提升群众幸福感,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就要拼出“太仓速度”,就要不断提高富民保障水平,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构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严枫代表表示,当前,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全市就业创业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更可持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更重法治,人才引育更加积极更加开放。
人社工作事关民生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稳岗惠企一系列政策。上半年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153万元,实现新增就业9628人。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上半年养老保险参保达37.6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达32.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40.17万人。深入挖掘“长三角”“大虹桥”区域人才资源,强化创新发展人才支撑。深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市镇(区)两级“一窗式”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平台全面启用,上半年劳动仲裁累计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5893万元。
严枫表示,下阶段,我市将多渠道拓展人力资源供给,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持续开展用工服务,开展“百校千企”看太仓活动,为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全面开展参保扩覆工作,重点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新业态从业人员,出台针对性提升措施。打造人才发展增长极,提升国际精英周、“创赢太仓”大赛项目落户转化率,开展汇智太仓、校园太仓日等校园引才活动,发挥人才“飞地”优势,主动对接上海顶尖高校资源。提升劳动关系和谐度,常态化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行动,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治“百日行动”,营造规范、有序的就业环境。
■以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幸福活力之城
“十三五”期间,我市引进了复星等文旅项目,启动了太仓美术馆新馆建设工程,举办了一系列高规格赛事和活动,同时实现基层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太仓下一步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十四五”,严浩代表表示,将以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构建我市文体旅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建设宜游之城、文化名城和体育强市。
严浩代表表示,建设宜游之城,要推动复兴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整合古镇、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推广德国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抓好保障和支撑体系建设,建设智慧旅游系统,把我市打造成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我市将加快文化名城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倍增目标,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眼于头部文化企业和平台,聚焦数字文化产业、电子竞技产业以及演艺娱乐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规划建设新的文化产业载体,包括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具有太仓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等。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便民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太仓文化品牌。同时,我市将着力加快太仓体育强市建设,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设施布点,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让教育成为发展软实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连续多年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政府实事工程,着力推进一批学校项目建设。‘十三五’以来,我市已经建成投用学校项目38个,新增学位1.9万余个。”王晓芸代表表示。
去年,我市入选新时代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接下来,我市还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项目库。目前,全市已经有39个项目列入项目库,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全市教育系统将以更大魄力、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在全方位推进太仓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完善现有学校的内涵建设,加强同上海及周边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均衡来促进优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以创新来推动教育活力的提升,牢牢抓住“质量”的关键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活力教育”主张,打造活力校园、活力课程、活力教师和活力学生,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王晓芸表示,下阶段,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协同,不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加大教育人才协同引育,推动教育成为城市最大的发展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