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钟其
又到中小学生暑假时,我不由想起当年举办夏令营的往事。
九十年代,我有幸从事德育工作,为了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我们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红十字会、科协和一些企业的支持下,决定举办三好学生夏令营,主旨为“追寻红色足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90年7月10日下午,首届太仓县三好学生夏令营开营,大本营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每所中小学推荐1名三好学生参加,集中后编成3个大组,由抽调来的3名教师负责,每个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由中学生带领小学生组成。
首届夏令营的主要内容是赴南京追寻红色足迹。当时我们委托在省教育部门工作的太仓人张志明老师帮我们联系往宿,记得在其爱人任校长的小学住宿。
第一天主要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即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一共谈判了10个月左右。
此处红色足迹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我们重点参观了史料陈列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解,做好笔记。那时还没有手机,相机也不普及,照相由红十字会派员随营负责。
记得史料馆的藏品极为丰富,有文物1000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余件,内有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从1942年5月起一直带在身边阅读的毛泽东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书面上有周恩来的亲笔签署文字;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珍贵图片160余幅;文献资料90余件(包括《中共代表团谈判资料汇编》《中共代表团谈判大事记》等书与《中共代表团在南京》的影集等),大家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同时参观了当年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二层楼房2幢。北边一幢楼房就是当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楼上设有电讯组、外事组、军事组、党派组和妇女组。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饭厅,那时中共代表团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等,都是十分简朴。
第二天重点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十分高大,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这组群雕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两侧的环陵大道可直达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前立有一尊5米多高的革命烈士青铜塑像。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
在纪念碑南边的山岗上是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这是一座呈“U”字形的二层白色古典建筑。正门上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横额上是用花岗岩雕凿出来的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据统计,自1927年至1949年解放,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我们夏令营的学生在这里详细听讲解和参观近2个小时,不少学生在笔记中表示,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一定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结束参观时,我们在烈士就义群雕前,肃立默哀。
在南京还先后参观了总统府、长江大桥和一些名胜古迹,三天后顺利安全返回。
1991年第二届三好学生夏令营的目的地是浙江嘉兴。7月11日我们乘大客车直达杭州,当天在世界闻名的西湖风景区游览了白堤、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苏堤春晓、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湖心亭等美景,虽然是夏天,烈日炎炎,但游人仍然十分拥挤。是夜宿于杭州教育系统为我们安排的西湖边上一个旅馆中。
第二天到革命摇篮——嘉兴,参观南湖红船。
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与西南湖合称鸳鸯湖。湖中有人工小岛,其中湖心岛上有烟雨楼等古典建筑。当年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红船,就停泊在烟雨楼前的水面上。原始的游船已在抗日战争时期消失了,当时我们看到的是仿品,其颜色与一般游船无异,但仍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唤起参观游人的红色记忆。
接着到南湖东岸的革命纪念馆参观,进一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并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艘画舫也因此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听着讲解,观看着图片、文字,这“开天辟地”的一幕让大家深深震撼,一位教师当即赋诗曰:“南湖碧波映红船,开天辟地创伟业。星星之火可燎原,革命精神代代传。”后来不少营员在夏令营小结中纷纷表示:要不忘“红船精神”,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浙江之行还参观了秋瑾墓地。
秋瑾是我国近代女革命家,号“鉴湖女侠”。1907年准备发动起义,不幸失败,面对危局,拒绝撤离,被捕后威武不屈,挥笔在供词上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最后从容就义,年仅32岁。
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
整个夏令营在浙江也是历时三天,然后安全顺利返回。
此后我们举办三好学生夏令营一直持续到2000年,其后改为学校根据情况自己举办,内容也增加了参观科技场馆、大学校园等,但追寻红色足迹的主线一直没有变,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在喜庆党百年诞辰的日子里,重温夏令营往事,绝非是简单的怀念和怀旧,而是要从红色足迹中继续汲取精神营养,从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征程中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