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琦
日前,卓能电子(太仓)有限公司准备把新研发的用于飞控的作动器装置送到中国商飞,用于ARJ21机型的实验。
“你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铝合金盒子,它可以说是飞机控制的中枢神经。” 卓能电子业务开发高级经理朱亚军解释,作动器的作用就是把飞机的各项指令通过作动器传导到机身的各个部位,以此来控制飞行,可见其重要性。“而这些设备基本由霍尼韦尔、联合技术等航空电控巨头所垄断。我们与商飞合作就是要解决在这一领域卡脖子的问题。”
“我们在电子系统布局、布线方面很有实力,这次研发就对原有商飞的方案改进了不少。”但朱亚军坦言,从实验到真正的批量应用估计还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很幸运能直接与商飞合作,参与到航空领域,这得益于太仓把航空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并帮助太仓相关企业与商飞牵线搭桥。”
卓能电子作为一家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EMS),致力于电子和机电一体化的工业化及制造,产品类型集中于小批量、多品种化的复杂系统装配。卓能电子(太仓)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由印刷电路板装配起家。经过在亚洲地区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如今卓能电子在终端客户业务以外的诸多制造服务领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卓能电子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公司计划将逐步开始向国内航空电子制造业进军,正在紧密布局发展国内航空事业。当前卓能电子已经启动与多家国内民机制造公司的商业洽谈,例如,昂际航电、上海航空电器、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等。
同样,入驻太仓大学园智巢孵化器的苏州努而飞科技有限公司也有着自己的航空理想:作为一家专注于航空发动机设计的工业软件公司,希望打破国外企业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软件的垄断。其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公司刚起步,但已经有高校的航发研究开始使用他们的软件了。”
不管是合资企业的积极参与还是小微企业的谋求突围,高新区全力构建航空产业链和生态圈:卓能电子等区内27家企业入选苏州市航空航天产业优选企业培育库区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测试平台、复杂力学环境与中小型无人飞行器性能测试平台等成功签约;华易航、中科院金属所航空叶片、舍弗勒航空轴承等项目进展顺利;商飞40个一类供应商中金牌供应商MG控制系统、德国INNEO航空结构件项目、杨伟院士工作站、中信科信航空基金全部落地……
目前,高新区已集聚近50家航空产业相关企业,培育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围绕机载系统与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增材制造、数控机床、航空零部件、航空服务业、通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等,加强区内企业产业链合作。年初成立了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联盟,联盟内天航长鹰和华钛瑞翔、黑龙工业和点石航空、巨浪机床和华易航动力等共建企业分别在钛铝合金叶片可靠性认证、航空零部件精密机加工、管路和钣金件加工等方面形成产业链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