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周刊·书香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梦路上的信仰力量

  

  

  □宋祖荫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乡村巨变。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薪火相传,广大农民群众终于摆脱了贫穷落后,奔上了社会主义的小康生活。在建党100周年前夕,习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攻坚克难、脱贫致富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一场反贫困的硬仗、攻坚仗、持久战,需要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甚至要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持之以恒和共同奋斗。因此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才能实现老百姓的共同富裕梦。

  长篇小说《信仰》讲述了转业军人韩芦生放弃机关工作,回到家乡芦花村,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带领村民创办工业,拆旧建新,整合土地,建成千亩优质生态粮食生产基地。经过两代人的共同努力,终于让昔日的“光棍村”“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进入新世纪,在韩芦生的带领下,芦花村又走出了农旅结合的新路子,将芦花岛打造成世外桃源,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同时,村里还建起幸福花苑,让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并拥有商贸中心、娱乐中心和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芦花村的村民终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这部小说反映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到进入新时代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成长的波澜壮阔历史,描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肩负使命,带领全体老百姓奔上共同富裕幸福的生活。撷取这个发生于江南水乡太仓的故事,也是小说作者奚旭初人生体验与感悟的文学表达。

  奚旭初,1956年生,中国作协会员。高中毕业后曾插队农村,后来进了工厂、机关工作。自1983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一直笔耕不辍。长期耕耘于文学创作园地,发表过长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还荣获多项文学艺术奖,其中长篇小说《第一道防线》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落叶无声》、长篇报告文学《国门卫士之歌》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

  去年疫情突如其来,宅家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在这个特殊时期,奚旭初把难得能静下来的大段时间,用于笔端流淌的文学构思创作。回眸身边的生活变化,他不禁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人生道路,始终浸淫于当年的青涩岁月,牵挂着曾经走过的那条田埂、那弯池塘和生活的那片村落,还有在那方水土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于是长篇小说《信仰》的纲目基本形成,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长篇小说《信仰》以韩芦生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奋斗为主线,主题突出,脉络清晰,富有正能量。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转业军人韩芦生毅然放弃了安逸的机关工作,回到芦花村工作。但韩芦生的身世却扑朔离迷,他不是当年大队书记兼村长韩伟才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他的亲生父亲是一名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这样,作为烈士的遗孤,韩芦生的血脉里承载着红色基因,其言行举止体现了新生代共产党人的境界,甘愿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奉献一切。于是信仰的力量有了原本,在不断探索人生价值的路上,韩芦生终于跨越丘壑,实现了自己的信仰理想。

  《信仰》还有一条情感副线交替穿插,为小说增添了一道浓墨色彩。当年韩芦生带着女友肖紫枫从大城市济南回到了芦花村,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由于紫枫无法适应农村的艰苦生活,半年后回到了济南家里。芦生很快从痛失女友的悲情中振作起来,充分发挥插队青年的聪明才智,规划设计芦花村的发展方向。

  为了增添小说故事情节,苏州插队知青的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是推进小说情节的重要手段。如男知青廖志飞积极上进,一边参加农活,一边埋头自学数理化和英语知识。女知青潘羽洁敬仰廖志飞的才华,廖志飞钟情于潘羽洁的勤劳与美貌。恢复高考后,廖志飞为了潘羽洁,连续两年放弃高考的机会。第三年在其父亲的再三催逼下,在潘羽洁的反复动员下,廖志飞总算答应参加成人高考。廖志飞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便和潘羽洁在芦花村结为夫妻,并答应毕业后一定回到芦花村。然而身边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廖志飞思想上的巨大变化,两人终于在人生道路上产生了重大分歧,最终分道扬镳。这个故事桥段的设计,对后来情节的推进做了人物情感上的铺垫。

  为了改变芦花村的落后面貌贡献出自己的青春,苏州女知青潘羽洁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打这以后,潘羽洁先后放弃了返城和升迁的机会,坚持留在芦花村,一边独自抚养着儿子,一边和韩芦生一起带领村民努力实现芦花村的奋斗目标。韩芦生和潘羽洁怀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仰,为了芦花村的经济发展,呕心沥血,齐心协力,并在生活中结为夫妻。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文学创作而言,勾勒出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故事,是为了更好地还原生活,引领生活。为了创作这个乡村生活题材,奚旭初做足了功课,专程采访了江南闻名的常熟蒋巷村,与那里的老百姓进行交流,还搜集了太仓等地许多农村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一般来说,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描写的环境、推进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它往往有真实生活的影子。长篇小说《信仰》中,奚旭初构思交代的故事发生地芦花村、芦花岛,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具体演化到小说中地名,直接落名就是太仓市璜泾镇。璜泾镇乃作者的家乡,小说中出现的璜泾西塔、荡茜河、沙溪镇、浏河镇等地标元素,都是真实的现实存在的,还有小说中的知青农场,就是当年璜泾“长江林场”的雏形,这种把生活中的地点直接或间接写入小说,体现了作者的家乡人文情结。

  《信仰》,一种人生,一个缩影。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用高于天际的信仰力量,铺陈了一个江南水乡脱贫致富的题材,其间凝聚了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与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农民群众憧憬改天换地的伟大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专刊·救助
   第07版:新闻·时事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追梦路上的信仰力量
太仓日报周刊·书香05追梦路上的信仰力量 2021-06-18 2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