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享受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智慧生活之便时,一道无形的“数字鸿沟”却横亘在老年群体面前。为助力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更好地享受互联网时代便捷、安全的智慧生活,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智享时代·银龄生活”系列报道,聚焦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痛点”“难点”,探讨如何助力老年人提升互联网知识应用能力和网络风险辨识防范水平,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编者按
□本报记者 徐 静
“府南新村这边有盏路灯不亮了。”5月的一个傍晚,71岁的县府社区居民王蕴倩如往常一样,在家附近散步。看见路灯不亮后,她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拍下照片,连着前面那句话一起,发到了社区微信群里,熟练地@了社区里几位工作人员,并分享了自己所在的位置。路灯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对于王蕴倩来说,这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接触智能手机已有数年时间的她,不止微信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对于各类购物APP、出行APP等也是如数家珍。“我常用淘宝、京东、唯品会这几个APP,买什么东西之前都要搜一搜,看看哪边更物美价廉。”王蕴倩告诉记者,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生活可能就是围着小家庭转,围着灶台转,现在,我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王蕴倩略带骄傲地表示,自己是社区多个微信群的群主,包括邻里群、老姐妹群、桥牌群、旗袍群等。“我们这个老小区老年居民比较多,社区里组织活动,基本都是老人来参加,我用微信用得早,大家就让我来建群,平时有什么活动,群里发个公告就行,特别方便。”王蕴倩说,早几年,自己身边用微信等手机APP的老年人还不多见,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正加入到智能手机使用者的行列。
“以前来柜台买手机的老年人会盯着几款老人机买,现在不一样了,包括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内,都更倾向于买智能手机,买了之后,还要我们帮忙下载微信、淘宝等常用APP。”采访中,新华西路某大型手机卖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年人购买的智能手机,从千元的基本款到近万元的高端款都有。(下转第5版)